草編(金湖草編、董風草編),淮安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編(金湖草編、董風草編)
- 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草編是以黃草、席草、藺草、蒲草等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的葉子,或用稻草、麥稈等為原料加工編制的工藝品。其原料生長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編工藝在我國民間十分普及。已知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是河姆渡人製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另據《禮記》載,周代已有以莞(俗稱水蔥,一名“小蒲”,即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到春秋戰國時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編制的斗笠。秦漢時期,草編已在民間廣泛使用,有草鞋、草蓆、草扇、草簾及僧侶信徒打坐的蒲團等。漢代至盛唐,草編亦較發達。除了用蒲草編制蒲衣、蒲鞋外,還有蒲草編制的蒲帆。隨著歷史的發展,草編技藝在長江流域得到廣泛流傳,而且不僅僅限於製作實用的器物,也為草編工藝品的製作和流傳提供了基礎。淮安市金湖縣的邱衛萍和洪澤縣的董風是當地頗有影響的草編藝人。
文化特徵
金湖與洪澤地區的草編一般採用稻草、麥稈及當地生產的藺草、水竹葉等植物的葉子為原材料,利用剪刀、針和錐子等工具,首先將水竹葉等葉片劃分成需要的寬度,採取繞、穿、插、抽等動作和辮編、平編、擰編、卷折、剪裁等技法,巧妙利用葉子老、嫩的顏色變化,青、黃搭配,編結出螞蚱、螳螂、知了、蝴蝶、青蛙、小鳥、公雞、蜈蚣、蛇等20多種造型,作品還可採取噴漆的方法以利於長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