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平衡的彈性管理:系統外因素的影響機制

《草畜平衡的彈性管理:系統外因素的影響機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李文軍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畜平衡的彈性管理:系統外因素的影響機制
  • 項目負責人:李文軍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目前草畜平衡制度中出現的眾多問題,其根源或許不是國內多數學者所認為的承載力確定的技術、社會或管理層面的問題,而是該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否符合目標生態系統特點的問題。本研究將草畜平衡作為一個目標而不是手段,針對乾旱半乾旱草原變異劇烈的資源時空異質性及不可預測性等非平衡系統特徵,從系統外因素對草場載畜量影響的角度,對如何實施草畜平衡的彈性管理,而不是閾值管理,進行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系統外飼草的輸入對草場生態系統載畜量的長期影響及作用機制;產權變更、生態治理項目對承載力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擬回答的關鍵學術問題有個:如考慮系統外因素,新草場生態學理論在草場管理模式方面將做哪些調整和補充?面對資源制約時,來自系統外的物質輸入,對目標系統自身生態彈性和恢復力的影響機制是什麼?面對來自外部的制度及政策干預,依靠市場機制等外部資輸入是否能完全取代原有的社會資本以抗衡系統自身彈性和恢復力的削弱?

結題摘要

本研究針對乾旱高寒草原變異劇烈的資源時空異質性及不可預測性等特徵,從系統外因素對草場載畜量影響的角度,對如何實施草畜平衡的彈性管理進行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1)牧民現行的載畜量管理模式及其經驗與局限性;(2)草場流轉、生態治理項目對承載力的影響及作用機制;(3)面對氣候變化等導致的資源制約時,系統外飼草的輸入對草場生態系統載畜量的長期影響及對目標系統自身生態彈性和恢復力的影響機制;(4)在考慮系統外因素時,起源於非洲的新草場生態學理論在中國草場管理實踐中是否適用?(5)面對來自外部的制度及政策干預,市場機制與原有的傳統管理習俗制度發生了怎樣的關係。得到如下主要結論:(1)牧民現行的載畜量管理更多的是以畜牧業生產為核心,由於一些主觀和客觀原因使得牧民的載畜量管理不足以保障草場不退化。(2)具有高度時空異質性的草場生態決定了草場流轉的短期行為,由於短期流轉行為帶來的過牧激勵,導致放牧壓力向流轉草場的轉移,因此完全依賴市場機制並不能夠解決由於過牧導致的生態退化及牧民生計下降的問題,市場機制需要同傳統的社會互惠機制相結合,前者不能完全取代後者。(3)系統外飼草料的輸入總體上提高了放牧系統的生態風險。權衡生態風險和經濟效果,僅災年買草的靈活載畜策略更適宜乾旱半乾旱草場的放牧系統,以購買飼草作為牧區抗災的手段時需要慎重。(4)非平衡範式對內蒙古草原植被群落特徵的年度變化、放牧演替過程的非線性特徵、移動和利用草場資源的時空異質性可提高次級生產力,能進行很好地解釋,但對於放牧導致的區域性草場退化缺乏解釋力度,原因在於該理論對社會系統的生態反饋研究不足,尤其是對系統外資源輸入的影響考慮不足。(5)我國草場管理政策一直試圖推進並完善草場承包到戶的政策,而本研究的政策啟示是,草場管理政策停留在是否需要承包到戶的爭議或許是沒有意義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建立有效的資源效用獲取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