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七(草獨活(中藥))

牛角七(中藥)

草獨活(中藥)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角七,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芹葉龍眼獨活Aralia apioides Hand.-Mazz.的根。分布於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胃痛,腰痛,淋巴腺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角七
  • 別稱:黑羌活、肉五加、雪秦歸、麗江土當歸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傘形目
  • :五加科
  • :楤木屬
  • :芹葉龍眼獨活
  • 分布區域: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
  • 採收時間:秋後采根
  • 毒性:有毒《陝西中草藥土單驗方手冊》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溫。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胃痛,腰痛,淋巴腺炎。

相關配伍

1、治濕熱下痢:牛角七、馬齒莧、薤白頭各15-20g,水煎服。
2、治跌打損傷、燙火傷:鮮牛角七適量,搗爛外敷。(1-2方出自《土家族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秋後采根,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1.5m。地下根莖粗厚。葉互生;柄長2-15cm,小葉柄長1-10mm;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離生部分披針形;莖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複葉,長30-60cm,每羽片有小葉3-9,葉軸基部膨大抱莖;莖上部的葉單生或一至二回羽狀複葉;葉片膜質,闊卵形至長卵形,長1-10cm,寬1-5cm,頂生小葉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至鈍形,側生小葉先端鈍,基部有時偏斜,邊緣通常有深缺刻和重鋸齒,上面無毛或略有糙毛,下面疏被柔毛;側脈4-5對。花序頂生和腋生,由傘形花序集成疏鬆的圓錐花序,長15-30cm,無毛或被疏柔毛,傘形花序有7-10花,花梗長1.5-3cm,小花梗長5-10mm;花小,紫色,直徑約3mm;萼筒邊緣5齒裂,三角狀卵形;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子房5室,稀3室,花柱5,稀3,離生。核果橢圓狀球形,漿果狀,直徑約4mm,熟時黑色,具5棱。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3600m的高山林下、草坡。分布於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

藥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和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苦、辛,微溫。”
2、《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消炎生肌。主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