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吉莊》是2014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萬新。
基本介紹
- 書名:草根吉莊
- 作者:郭萬新
- 類別:紀實文學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頁數:332 頁
- 定價:3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5-2532-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推薦,目錄,書評,
圖書信息
書名:草根吉莊
書號:ISBN 978-7-5115-2532-1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定價:39.80元
出版日期:2014.5
作者:郭萬新
開本:16
印張:20.75
字數:280千
紙張:畫刊紙
內容簡介
本書系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是作者的“吉莊三部曲”系列之三,記錄了山西省朔州市吉莊村十五戶普通人家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的命運浮沉、生存狀況及精神追求,見證了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底層眾生面臨的衝擊與抉擇。
村莊,溫暖了多少像吉莊人一樣的鄉村人,給他們精神的指引和歸宿,決定他們情感的豐富度與智慧的高度。吉莊,是吉莊人的,也是我們大家的;是朔州的,也是中國的。吉莊是吉莊人的故鄉,也生長著中國人的集體記憶。《草根吉莊》中的那些草根故事,為我們構築了一個村莊的傳奇。
作者簡介
郭萬新,生於1965年12月,山西朔州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從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在省級以上文學雜誌發表作品二百餘萬字,已出版長篇人物傳記《正說尉遲恭》、長篇紀實文學《書俠》《警務背後》《吉莊紀事》等十部作品。其中《吉莊紀事》獲山西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吉莊的三戶人家》獲2010-2012年度“趙樹理文學獎”。
編輯推薦
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吉莊紀事》姊妹篇
“趙樹理文學獎”獲獎作品《吉莊的三戶人家》姊妹篇
五載積累、走訪百餘人,寫就一個村莊的草根傳奇
小村莊折射大歷史 用吉莊的故事觸摸中國
這是一部記述農民中國的非虛構作品,書中所講述的吉莊的故事並不獨特。在當代的中國鄉村,有無數個吉莊和吉莊的故事,有無數所被關閉的吉莊國小,有無數個吉莊村委會,有無數個進城務工的家庭。通過此書,村莊的昔與今、痛與樂、淚與汗,都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走進它,感動將慢慢地漫上我們的心靈,引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推薦
吉莊很小,它不過是山西朔州的一個村,不過是遼闊的中國版圖上的一個點;但吉莊又很大,它是中國廣大農村的一個典型代表,它命運的起承轉合,是中國社會變革的縮影。《草根吉莊》為我們描畫出了吉莊的小和大,這小和大有機地融為一體。
——著名文學評論家 白燁
吉莊的農民,用沾滿鄉間泥土的雙手,拿起五彩筆,描畫自己的人生,也構畫農村的未來。在《草根吉莊》中,這些農民不再只是農民,而是社會變革的載體,但他們同時又是純粹的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家鄉的眷戀是他們主題如一的夢。
——《人民文學》雜誌主編 施戰軍
吉莊雖是晉西北的一個普通村莊,但其發展的軌跡與村民的命運卻極具代表性。時代的流轉,人生的浮沉,樸素的理想,是傳奇篇章的永恆元素。《草根吉莊》在點上的深入觀察追逐,在面上的有效擴展,使這些元素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意義。
——《中國報告文學》主編 李炳銀
屈指算來,郭萬新踐行田野調查五度春秋,作品從歷史到現實,從全村到農戶,從巨觀到人情,一步比一步深入。桑乾河源頭的活水,滋潤了作家的筆墨硯台,也滋潤了他的心田。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趙瑜
目錄
序 郭萬新成立吉莊人 趙瑜
引 子
第一章 “小龍女”再嫁
第二章 李清版的“圍城”
第三章 最後一套騾車
第四章 階 級
第五章 廟 祝
第六章 名門之後
第七章 事 筵
第八章 命 運
第九章 最後一任校長
第十章 “吉·李”
第十一章 進城,進城,進城……
第十二章 官 場
第十三章 林玲的高考
第十四章 烈 屬
第十五章 父子支書
代後記 草根夢想 李世唐
書評
方寸間的時代面影
——讀郭萬新的《草根吉莊》
何南(作家、出版人)
“我們記錄著一個時代。”這是《中國紀實文學》雜誌的定位,也是激活我們神經的神奇手指。未及沉醉於其任一篇佳作,單單咀嚼這句話,便覺一股正能量撲面而來。事實上,紀實文學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也是如此——古籍般厚重,有著銳利的質感。今年4月23日晚,“2013中國好書”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作家梁鴻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出梁莊記》入選“2013中國好書”,並獲首屆非虛構寫作大獎文學獎。足見,紀實文學作品正披著更多關注、喜愛的目光向我們昂然而不失親切地走來。
與梁鴻追隨著梁莊人的腳步,講述著梁莊人故事同時,在山西朔州的吉莊,郭萬新也在默默耕耘著他的理想。
這理想開出的花朵便是長篇紀實作品——“吉莊三部曲”之三《草根吉莊》的面世。
《草根吉莊》萃取了吉莊15戶人家的故事,通過他們的命運浮沉,匯聚成了以吉莊為代表的農村、農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的清晰面影。可以說,郭萬新“五載積累,走訪百餘人”,以對農村、對農民的崇敬之心,“寫就一個村莊的草根傳奇”。
“吉莊,因為一代鬥神尉遲恭的傳說而聞名,又因為一座古墓的存在而成村;吉莊,六百載的虬枝盤結的老槐敘述著一個家族的聚散離合,兩百年的參天巨桑訴說著一段田園的年輕交疊……”,甫翻開《草根吉莊》的《引子》,吉莊綿長的歷史滄桑便如老酒的香氣氤氳而上。
《草根吉莊》里,不僅久遠得發黃的歷史可供我們觸摸,時代前行的每一個腳步都在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村莊裡激起浪花。
計畫經濟時代,吉莊如笨重的牛車,緩緩前行,碾出兩道深深的轍印,轍印後的人們,既被理想催促、鼓動著,也被時代重壓著,喘著粗氣,循著並不寬闊的道路前行;
十年“文革”,善良的吉莊人被時代的大潮裹挾著,風暴一度模糊了方向,但吉莊的人們還是努力校正著自己的人生;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空氣里涌動著不安分的因子,人們的發條上得滿滿的,天空里翻滾著奮進的樂音,林建國、李清、李尚、李全營等吉莊的村民面前的路子倏然充滿了誘惑,他們的腳步完全螢幕蔽了疲憊,只有無盡的興奮;
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改善環境、淨化空氣、美化家園的宏偉目標既定,吉莊自然也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分子,無數石灰窯關閉,污染環境的企業紛紛下馬,吉莊人的命運在改變的同時,也在國家的需要之時做出過自己的最大努力;
建設新農村的大氣候下,古老的吉莊自然也煥發出年輕的活力……
郭萬新以誠摯的心,用充滿感情的筆,在《草根吉莊》中虔誠地紀錄下時代的面影。作為一個讀者,不必走進吉莊,只消走進他的字裡行間,便能成為沉迷其中的一員;不必成為吉莊的一名村民,但能真切地感同身受。
書中記下了很多歲月的瞬間,比如,市場經濟大潮下,如雨後春筍般起來的吉莊的小賣部;打工潮洶湧時,越來越多的吉莊人進城並帶走了吉莊國小校的生源,吉莊國小的老師們無奈而誠摯的堅守;海選村官的過程中,有志者向著目標努力的忙碌背影……當香港的武打片傳入內地,吉莊的大喇叭里也傳送著“哼哼哈哈”的亢奮;當廣州、深圳的時尚成為難以抵擋的誘惑,喇叭褲、大波浪頭也自然成為吉莊的尋常風景。吉莊,既是一個村莊,又是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小時代。
關於紀實文學,當代美國文學評論家、牛津大學教授約翰·凱里認為,它必須是目擊者所撰寫的,或者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成的作品。也就是說,報告文學必須以真人真事為依據,題材可以是重要的歷史人物或事件,也可以是凡人瑣事。郭萬新無意間以《草根吉莊》為證據,論證了約翰教授的這一理念。之所以在吉莊的故事前冠以“草根”二字,除了界定該書是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宗旨之外,還告訴讀者,這樣的故事,不唯吉莊有,中國的廣大農村比比皆是。誠如李炳銀先生評介《草根吉莊》所言:“吉莊雖是晉西北的一個普通村莊,但其發展的軌跡與村民的命運卻極具代表性。時代的流轉,人生的浮沉,樸素的理想,是傳奇篇章的永恆元素。”
郭萬新既是個故事的收集者,又是故事的講述者,他首先讓自己成為吉莊故事的感動者,唯心有情,筆才有情;唯筆飽蘸赤誠,文筆才具備感人的力量。這也是紀實文學之所以動人的原因所在,也是《草根吉莊》的魅力所在。
“小龍女”薛二白終於再嫁給了樊三栓,這喜結良緣的大結局既有個人生活的需求,也有時代發展的力量。生在農村,在應該以男人的強壯為主要生存要素的角色上,一個女子失去了丈夫,不唯在生存的壓力遠遠重於他人,也完全失去了心靈的支撐,她的身心難免生出取暖的渴望;而薛二白周圍的人們,包括至親和關係一般的村民,能夠對她投以祝福的目光,不能不說時代的發展令人感動。
烈士的後代李翠梅,其因烈士女兒而浮沉的生命、生活軌跡頗具傳奇性。因沒有父親而一度抬不起頭,又在“文革”期間因烈士家屬而被網開一面;其愛情與婚姻經歷也令人唏噓:讀罷《烈屬》一章,掩卷而思,李翠梅之所以俘獲才子王興龍的愛慕,究竟是因為丘比特神箭的威力,還是她名下的白面與工資的誘惑?這一點,連痛定思痛後的李翠梅都鬧不清,讀者只能由衷感喟:一切都是時代的巨手在起作用,脫離了時代,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另寫。
吉莊的掌門人林建國既是民選村官的“受益者”,又是為吉莊而放棄自己利益的草根英雄。不論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其父正名,林建國當上了吉莊的支書,他將在生活中跌爬滾打的功夫全部用在了吉莊的發展上,建學校,興企業,舉文化大旗,創旅遊品牌……他將創辦自己企業的熱情移植到吉莊,卻又不得不面對吉莊人內容不同、主題各異的眼光和評價。
《草根吉莊》中的每戶人家、每個人物,都既是該書的重要元素,又是印滿了時代饋贈的重要社會作品。這些鮮活的人物不僅支撐了一本書的架構,更撐起了社會和時代的宏廈。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他們不僅在一本書里會聚,更在吉莊、在我們的社會萃聚;更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我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草根吉莊》面世的意義在於,它不僅讓寫作的筆觸伸向農村,更將愛和崇敬賦予農民;它不僅寫出了農村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和發展,更寫出了農民的純樸、堅強、可敬與可愛;它不僅勾勒出了一個地方不同時代的橫截面,更在廣袤時空里賦予了農村與農民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意義。
2004年12月4日,日本紀實文學作家本田靖春與世長辭,留下了《非法逮捕》《誘拐》《瑕疵——花形敬及其時代》等硬派文學作品豐盈著我們的大腦。一位老人的辭世令我們痛惜,但讓老人和無數健在者欣慰的是,他和我們共同鐘愛且愈來愈鐘愛的紀實文學卻像一個性格武斷的人走進了我們的視界,不僅如此,我們還衷心地為這武斷而高興。
不信,請看梁鴻的《出梁莊記》,看郭萬新的《草根吉莊》。在它們面前,我們的心會是鐵針,被這磁石緊緊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