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一種祈神驅瘟、防火、降雨的活動,後演變成一種健身娛樂活動。清同治《來鳳縣誌·風俗志》載:“五六月間,雨陽不時,蟲或傷稼,農人共延僧道,設壇誦經,編草為龍,擊以金鼓,遍舞田間,以攘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把龍
- 屬於:祈神驅瘟、防火、降雨的活動
- 後來屬於:健身娛樂活動。
- 記載:《來鳳縣誌·風俗志》
原是一種祈神驅瘟、防火、降雨的活動,後演變成一種健身娛樂活動。清同治《來鳳縣誌·風俗志》載:“五六月間,雨陽不時,蟲或傷稼,農人共延僧道,設壇誦經,編草為龍,擊以金鼓,遍舞田間,以攘之。”
驅瘟。農曆五六月間,是田間稻穀生長期,病蟲多發,主要是稻瘟病,農民就以舞草把龍來驅逐稻瘟病。活動從村寨出發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區、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順路...
禮讓草把龍是第二批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禮讓草把龍起源於重慶市梁平縣禮讓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人們從祈求風調雨順,保一方平安的良好願望...
2014年11月,湖北省潛江市申報的傳統舞蹈“潛江草把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草把龍燈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始於明末清初,其核心區域在湖北省潛江市龍灣、老新、張金一帶,流行於境內水網湖區。草把龍燈的製作取材包括竹、朩、繩...
起初,農民在每年秋收之後,用稻草紮成5至21節的草把,用木棍擢住,草繩串起,編紮成草把龍,以表達人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景。隨著歷史延續,草把龍經過...
▪ 高蹺龍燈 ▪ 曲周龍燈 ▪ 楊店龍燈 ▪ 莆田龍燈 ▪ 燈籠龍 ▪ 草把龍 ▪ 板凳龍 ▪ 潑水龍 ▪ 板凳龍 ▪ 花橋龍燈 龍燈...
▪ 舞高龍 ▪ 舞麻龍 ▪ 舞草龍 ▪ 香火龍 ▪ 百葉龍 ▪ 燒火龍 5 土家龍燈 ▪ 燈籠龍 ▪ 草把龍 ▪ 板凳龍 ▪ 潑水...
敘永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水潦彝族草把龍》,位於敘永縣水潦彝族鄉,彝族普遍都有崇龍的習俗,彝族神話傳說中的創世英雄支格阿魯(又名支格阿龍,在彝語中,“...
禮讓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梁平癩子鑼鼓的傳承基地,擁有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癩子鑼鼓、禮讓草把龍、藍印花布、哭喪歌;32個縣級非遺項目。2008年,禮讓鎮被...
王全術押著草把龍來到鷂子岩,企圖讓草把龍勸說十二關支隊解散。鄭大川願意用自己換回草把龍。草把龍告訴鄭大川,自己身上已綁上了炸藥,他將刺梅花託付給鄭大川...
清光緒十八年左右,當地藝人將原有的“草把龍”改成彩龍,到1919年,出現了第一條雨壇彩龍。自此每逢年節或婚喪嫁娶,當地百姓都要舞彩龍。 雨壇彩龍的表演重在...
2 龍舞(鰲江劃大龍、手龍舞、潛江草把龍) 浙江省平陽縣,安徽省績溪縣,湖北省潛江市 3 獅舞(黎川舞白獅) 江西省黎川縣 4 儺舞(跳五猖) 安徽省郎溪縣 5 土...
107 Ⅲ-4 龍舞(鰲江劃大龍、手龍舞、潛江草把龍) 浙江省平陽縣,安徽省績溪縣,湖北省潛江市 108 Ⅲ-5 獅舞(黎川舞白獅) 江西省黎川縣 110 Ⅲ-7 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