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壩山自然村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崇崗鄉龍竹棚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鄉西邊,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23公里,國土面積2.31平方公里,海拔1820米,年平均氣溫16.1 ℃,年降水量1397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218畝,其中人均耕地3.5畝;有林地24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草壩山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崇崗鄉龍竹棚村委會
- 面積:2.31平方公里
- 人口:8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全村有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戶,有鄉村人口80人,其中農業人口80人,勞動力6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6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28%。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和茶葉產業,增加養殖業規模,力爭到“十一五”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00元。 該村目前存在的良乃鑽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文化、教育、衛生等設施不足,交通、水利基礎設施滯後,發展後勁不足,農民增收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和茶葉產業,增加養殖業規模,力爭到“十一五”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00元。
自然資源
全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340.73畝(其中:田110.04畝,地230.69畝),人均耕地1.4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066.2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0畝,其中:茶園:60畝(可採摘面積30畝),擁有核桃面積1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00畝,當年新增核桃種植面積130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70畝,其他面積283畝。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18畝(其中:田98畝,地120畝),人均耕地3.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40畝。全村有茶園面積12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40畝,核桃面積240畝,其中當年新植160畝。全村有茶園面積12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40畝,核桃面積240畝,其中當年新植16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28%。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0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28%;畜牧業收入6.29萬元,占總收入的26%,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到省外務工3人。該村到目前為止,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舟訂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驗辣坑目有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使用情況。
基礎設施
該村到目前為止,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全村有13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1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求兆挨笑戶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戶。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3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畝,有效灌溉率為5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畝。該村到目前為止,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龍竹棚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中學戰埋兆背。該村距離國小0.5公里,距離中學21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3公里。該村目前存台項勸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文化、教育、衛生等設施不足,交通、水利基礎設施滯後,發展後勁不足,農民增收難。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2%。該自然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35戶,共有鄉村人口158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84人。該自然村以彝族,白族為贈設循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98人,白族40人,其他民族5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2.2%;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6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97%。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幫信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幸福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46公里。目前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6.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00元(人均3.16元),一事一議籌勞74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自然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 人,有團員3人。有治安聯防隊1支。有婦女小組1個。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2%。該自然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35戶,共有鄉村人口158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84人。該自然村以彝族,白族為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98人,白族40人,其他民族5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2.2%;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6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97%。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幫信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幸福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46公里。目前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6.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00元(人均3.16元),一事一議籌勞74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自然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 人,有團員3人。有治安聯防隊1支。有婦女小組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