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獅(草塔抖獅子)(草塔抖獅子)

線獅(草塔抖獅子)

草塔抖獅子一般指本詞條

線獅(草塔抖獅子),流行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的傳統遊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草塔抖獅子由1個獅籠、1個彩球、5隻獅子和若干縴繩組成。出迎時,前由1位會武功的引獅人拋球逗獅,4個青壯大漢扛籠而行,後有8人牽線控制彩獅。彩獅或跳、或抖、或扭、或舉趾搔耳,表演出抖、調、騰、撲等各種姿態。

2014年11月11日,草塔抖獅子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Ⅵ-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線獅(草塔抖獅子)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浙江省諸暨市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遺產編號:Ⅵ-6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相傳,宋末元初,趙氏(宋皇室後裔)與楊氏(宋名將楊繼業後裔)因戰亂先後避居草塔。一直以來,兩氏因諸多原因明爭暗鬥,後又因水源灌溉問題爭鬥愈發激烈,直至清朝官府介人爭鬥才逐漸平息。當時夾在趙氏、楊氏中間的朱氏(宋理學家朱熹後裔)因受斗岩石獅啟發,提議在每年二月十九傳統廟會之際,台閣迎春龍獅呈祥,以示鄰里和睦相處,此提議得到深受爭鬥之苦的趙、楊二族贊同,趙氏台閣、楊家舞龍、朱氏抖獅遂由此而來。1925年《諸暨民報五周年紀念冊·風俗志》記載:“有束身習拳勇者,刀槍戟劍分隊獻技,有演獅搏線球者,或懸獅於架內以一人牽之擢而搏球。”

運動特色

抖獅子出行時,有民間鼓樂吹奏敲打,6個青壯大漢,身著民族服裝,扛籠而行,後有3人牽線,控制彩獅在獅籠中或跳、或抖、或扭、或舉趾搔耳,合著民樂鼓點翩然起舞,其態詼諧可愛。待到觀者眾多之地,表演者使出技法,控球者將彩球往遠處一放,控獅者亦一放長線,籠中獅子撲球凌空而出,朝觀者撲去。“抖獅子”的舞蹈動作都在抖獅身軀中完成,故有此名。而操作者全憑几根牽線來控制獅子的表演,因此牽線者須經過一定的練習,且3人都要配合默契。
“抖獅子”的毛是絲線染色而成,獅毛在陽光照耀下,站在不同角度,能看到3種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粉色。據說,當你看到紅色時,你有官運;當你看到黃色,那就有財運;如果看到的是粉色,那你就要交“桃花運”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相傳獅子乃文殊菩薩的坐騎,被中國人視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華人尚舞獅,舞獅活動往往被寄予求吉納福、招財進寶的美好意願。舞獅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隆重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助興。抖獅舞是中國舞獅文化的一脈獨特分支,它既有一般舞獅的普遍特性,也有其與眾不同的藝術特點。

傳承狀況

草塔舞獅隊重新組建以後,首先在全鎮老年文藝會演中一鳴驚人,後又連續多年在諸暨元宵、國慶等重大節日中嶄露頭角,抖獅舞作為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已經成為諸暨節日慶典的常用節目。已經有上百青年人學會了抖獅技藝,抖獅舞隊伍不斷的發展壯大,已成為諸暨極具影響力的民間藝術團隊。

傳承人物

趙伯林,男,漢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線獅(草塔抖獅子)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草塔抖獅子在“文革”中一度被廢,所幸該村目前唯一既會制扎、又會表演的80多歲老人朱維法還健在,通過文化站多次上門做工作,以及在村里一些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這項幾乎失傳的民間絕技終於得以恢復。1999年10月,草塔抖獅隊首先在全鎮老年文藝會演中表演,後通過改進裝飾,於1999年至2001年連續三年進諸暨縣城表演,獲得民眾和專家高度評價。2000年,由草塔抖獅與大頭娃娃兩項民間藝術合編而成民間舞蹈《金獅歡騰中國年》在諸暨文藝調演中獲一等獎。2006年7月,作為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之一,台灣三立電視台記者們專程趕到草塔拍攝了草塔抖獅子的整個表演過程,並採訪了村民,以文字、攝像方式全面宣傳和報導了草塔抖獅子。
2022年9月,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履職盡責情況評估建議予以公示,保護單位更名為諸暨市博物館。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線獅(草塔抖獅子)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諸暨市博物館。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10月26日,線獅(草塔抖獅子)在浙江傳統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暨天台山文旅融合高峰論壇展演。
2019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草塔抖獅展示室”在諸暨市第二高級中學掛牌,該校正式成為草塔抖獅教學性傳承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