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班

草台班

草台班,指民間劇社,也泛指長期流動演出於農村集鎮的戲曲班社,得名於“草台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台班
  • 由來:農村集鎮臨時搭設“草台”演出
  • 別稱:“跑簾外的”、“跑大棚的”
  • 主要劇場作品::《狂人故事》、《38線遊戲》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草台戲源出於民間的酬神演出活動。每逢諸神(如東嶽、火神、城隍等)誕辰,各地照例要在神廟作會演戲,如當地沒有廟宇,則於野外空曠處搭設草台演唱,供百姓“藉神誕以行樂”。
清代地方戲蓬勃興起後,因受到封建士大夫的歧視,其班社多不能進城演唱,只得在各地農村集鎮臨時搭設簡陋的棚台,作流動性演出,遂被稱為“草台班”。有的地方還稱為“跑簾外的”、“跑大棚的”、“唱野台子的”等,包含有輕蔑的意思。
草台班規模較小,條件不一,有的設備簡陋、演員表演參差不齊,演出劇目多為傳統劇目,與民眾關係聯繫緊密。在中國戲曲史上,特別是推動地方戲曲的不斷發展,草台班是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的,並且也造就過一批優秀的演員。

相關介紹

“草台班”是在上海發起的民間劇場實踐團體,也是大陸日益引起關注的民間劇社。2005年初開始活動,由作家、戲劇工作者趙川主持日常活動和創作。“草台班”原指農閒時在婚喪嫁娶或節慶廟會上助興的業餘班子,是同仁們對保持民間色彩的鞭策。從創立初,草台班已激發起不少非戲劇領域人士的劇場能量,做非牟利的平民戲劇,破除看似已成定局的僱傭式劇場生產方式,尋找更富理想的戲劇和民間生活形態。
成員們每周聚會,以民間自主能力作價值取向,推進議題的討論、表演工作坊和集體創作等。近年連續以集體創作方式排演作品,並協助海外民眾團體到上海演出。由草台班直接製作演出的劇場作品包括:《狂人故事》、《38線遊戲》及《台北38度線》等,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韓國等處進行了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