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子

“草台子”是襄陽花鼓戲在民間的一種俗稱,因大間簡陋、因地制宜而得名,多流行於農村。

簡介,代表作,

簡介

1906年,宜城出現了業餘的花鼓戲班,演些生活小戲。當時演出形式極其簡單,戲班用高粱簸子在地上圍個圈,演員即可“登台”演戲,這種形式俗稱“地攤子”或“草台子”。當時交通不發達,很多地方沒有公路、沒有汽車,甚至連旅館也沒有,下鄉演出相當艱苦。每次外出演出,演員不僅要背上自己的鋪蓋卷、洗漱用品,還要想辦法用雞公車、架架車、甚至是肩挑背扛,把演出的道具、樂器等搬走……舞台得提前兩天搭建,不通電的地方,燈光就用煤氣燈,不但費時費力費錢,效果還不好。演員們因此戲稱舞台為“草台子”,它屬於襄陽花鼓戲的一種。

代表作

《遊春》
《補缸》
《賣白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