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動物群

草原動物群

草原動物群(steppe fauna)

指溫帶草原地帶的動物群。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溫帶,南半球僅在南美和非洲南部有小片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原動物群
  • 外文名:steppe fauna
  • 哺乳類代表:黃羊、高鼻羚羊、旱獺等
  • 鳥類代表:大鴇、雲雀等
  • 爬行類代表:蝮蛇等
  • 代表兩棲類:花背蟾蜍等
簡介,代表動物,

簡介

溫帶草原介於溫帶森林和荒漠之間,夏暖冬寒降水量較少,不宜喬木生長,草本植物生長旺盛,植被季相變化明顯。
物種分布
動物數量繁多,尤以嚙齒類、有蹄類及昆蟲為最,兩棲類和爬行類較貧乏。有蹄類發展了迅速奔跑的能力和集群生活方式、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嚙齒類具有穴居生活習性來適應開闊草原缺乏天然隱蔽的景觀環境。它們的生命活動季相變化顯著,爬行動物和多數嚙齒類有冬眠習性,多數鳥類冬季南遷,有蹄類冬季到雪少地區覓食。代表性動物,哺乳類有歐亞大陸的黃羊、旱獺,北美的美洲野牛等;鳥類有歐亞大陸的大鴇,北美的草原榛雞;爬行類有歐亞大陸的蝮蛇,北美的箱龜等;兩棲類,歐亞大陸的花背蟾蜍分布較廣;昆蟲以蝗蟲、蟻類以及糞食甲蟲、屍食甲蟲為優勢。由於氣候原因引起草原年產草量的明顯變化,導致齧齒動物以及以齧齒動物為食的食肉獸的數量也隨之發生變化。
草原地帶動物種類較森林地帶貧乏,但個體數量很多。獸類中草食性的嚙齒類和有蹄類最為繁盛。昆蟲的數量很多,以蝗蟲、蟻為優勢,蜂以及依賴有蹄類糞便、屍體為生的糞食甲蟲和屍食甲蟲數量也很可觀。兩棲類和爬行類較為貧乏。由於開闊的草原缺乏天然隱蔽所,為逃避食肉類等天敵的襲擊,有蹄類發展了迅速奔跑能力、集群的生活方式、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嚙齒類具有很強的挖掘能力,過著穴居生活或完全的地下生活,如中國草原地帶的鼢鼠。草原動物生命活動的季相變化明顯,冬季有蹄類需長途跋涉到雪少地區覓食;爬行動物和多數齧齒動物進入冬眠或貯藏食物越冬;大多數鳥類向南遷移。由於氣候原因,造成草原產草量的年變化大,導致齧齒動物的年變化明顯,並間接影響以嚙齒類為生的食肉獸數量。

代表動物

哺乳類,在歐亞大陸有黃羊、高鼻羚羊、旱獺、黃鼠,北美有美洲野牛、叉角羚羊、美洲黃鼠等。鳥類,歐亞大陸有大鴇、雲雀等,北美有草原榛雞。爬行類,歐亞大陸有蝮蛇等,北美有箱龜、響尾蛇等。兩棲類,歐亞大陸有花背蟾蜍,分布較廣。
草原動物除大型有蹄類曾遭大規模捕獵外,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大。草原地帶大部分地區以放牧為主,但過度放牧可引起齧齒動物和昆蟲組成及數量上的局部變化,草原上齧齒動物和蝗蟲的大量產生往往形成災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