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麥725,幼苗半葡萄,分櫱力較強,葉色濃綠,育種人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皖麥2016010,國審麥20180018,
皖麥2016010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審定編號:皖麥2016010
申請人: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皖麥19/徐麥25)//皖麥44)/宿043(宿州市農科所)
主要特徵特性:幼苗半葡萄,分櫱力較強,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櫱力中等,成穗率較高。株型較緊湊,抗倒性偏弱,旗葉短、寬、挺,穗長方型,穗長10-12厘米,每穗18-22個小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長卵形,半角質。2009-2010、2010-2011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79厘米,比對照品種低4厘米。畝穗數為41萬,穗粒數34粒,千粒重42克。全生育期229天,與對照品種(皖麥50)相當。
抗性表現: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鑑定,2010年中感白粉病(6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95)、感紋枯病(病指54.0);2011年高感白粉病(7級),感赤霉病(嚴重度3.55),感紋枯病(病指52.0);2015年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30)。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0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12克/升,粗蛋白(乾基)16.15%,濕麵筋32.4%,麵團穩定時間1.8分鐘,吸水率56.9%,硬度指數53.2;2011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36克/升,粗蛋白(乾基)15.25%,濕麵筋32.95%,麵團穩定時間3.5分鐘,吸水率52.0%,硬度指數47.5。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09-2010年度區試畝產586.6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9.6%(極顯著);2010-2011年度區試畝產542.7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1%(不顯著)。
2011-2012年度生產試驗畝產505.2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6.2%。
栽培技術要點:1.適宜播期10月中下旬,畝基本苗15-25萬。2.一般畝施純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鉀7-10公斤,氮肥60-70%基施、30-40%拔節期追施。3.遇嚴重乾旱要及時澆水。4.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適宜推廣區域:淮北區。
國審麥20180018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80018
品種名稱:荃麥725
申 請 者: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育 種 者: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皖麥19/徐麥25//皖麥44///宿043
特徵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9天,比對照品種周麥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分櫱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1.4厘米,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旗葉窄短、上沖,穗層整齊,熟相中等。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好。畝穗數43.2萬穗,穗粒數33.7粒,千粒重41.2克。抗病性鑑定,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中感條鏽病、葉鏽病和紋枯病。品質檢測,籽粒容重813克/升、802克/升,蛋白質含量15.23%、14.44%,濕麵筋含量33.6%、31.1%,穩定時間2.1分鐘、3.9分鐘。
產量表現:2014-2015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4.1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2.9%;2015-201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4.2千克,比周麥18增產4.6%。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9.7千克,比對照增產4.1%。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20萬,注意防治蚜蟲、條鏽病、白粉病、赤霉病、葉鏽病、紋枯病等病蟲害。高水肥地塊注意防止倒伏。
審定意見:該品種完成試驗程式,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中茬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