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經:升級版》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家庭書架》編委會編
基本介紹
- ISBN:9787544267991
- 作者:《家庭書架》編委會編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 定價:24.90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詩中讚美之物即茶。茶是世間最聖潔、最清靈之物,它立於中國浩瀚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笑看世事變遷,同時將自己的美好分予世人。 人們在茶中品飲人間情、世間味,從而感悟出別樣的茶味人生。 僅僅一杯清茶,便已飽含世間百態。茶從不以高傲之態面對世人,無論貧窮富有、卑賤尊貴,每個人都可以享用它。達官貴人以“紅泥小爐”、 “孌婉卯童”烹煮出的茶極致香醇,妙玉道姑以“梅花上收的雪”泡出來的茶清淳脫俗,布衣百姓以粗瓷大碗沖的茶也同樣甘洌芬芳。從“白菜青鹽糝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樣的句子中,我們不難看出,鄭板橋多么醉心於這種與茶為伴的閒逸生活。由此可見,人們在品茶之時,品的不止是茶味,更是自己的心境。人生如茶,茶在經過沸水沖沏、浸泡之後方可凝香吐味。 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經歷人間冷暖、飄搖浮沉之後,方能感悟出人生真諦。...(展開全部) “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詩中讚美之物即茶。茶是世間最聖潔、最清靈之物,它立於中國浩瀚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笑看世事變遷,同時將自己的美好分予世人。 人們在茶中品飲人間情、世間味,從而感悟出別樣的茶味人生。 僅僅一杯清茶,便已飽含世間百態。茶從不以高傲之態面對世人,無論貧窮富有、卑賤尊貴,每個人都可以享用它。達官貴人以“紅泥小爐”、 “孌婉卯童”烹煮出的茶極致香醇,妙玉道姑以“梅花上收的雪”泡出來的茶清淳脫俗,布衣百姓以粗瓷大碗沖的茶也同樣甘洌芬芳。從“白菜青鹽糝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樣的句子中,我們不難看出,鄭板橋多么醉心於這種與茶為伴的閒逸生活。由此可見,人們在品茶之時,品的不止是茶味,更是自己的心境。人生如茶,茶在經過沸水沖沏、浸泡之後方可凝香吐味。 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經歷人間冷暖、飄搖浮沉之後,方能感悟出人生真諦。 如今,茶文化大為盛行,愛茶、好茶之人越來越多。一些人醉心於泡茶的藝術,並將其稱為“茶道”。然而“茶道”僅指泡茶的過程嗎?其實不然。 茶道發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唐人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有“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的記載。唐人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有“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著名論斷。但是,千百年來關於“茶道”的定義卻始終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古人將茶的采、制、烹、飲技藝及飲茶所帶來的主觀感受統稱為 “茶道”,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所體味到的“茶道 ”又似乎不僅僅是這些。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專家學者都希望給“ 茶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最後都徒勞無功。因為“茶道”一詞所承載的內涵和外延實在是太豐富了,任何語言都無法將其完整地表述出來。 也許,這種“不可言說”的箇中滋味,正是茶道的魅力所在吧!茶道所蘊藏的無窮魅力只能靠實踐茶道者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呆板的語言解析只會使它的真正本質遭到曲解。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大多樂意將茶道看成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富有智慧的修身之道。可以說,在今人眼中,實踐茶道與其說是為了沏泡好茶,倒不如說是為了摒除雜念、陶冶情操。從這一點上看,茶道體現了中國人追求“清靜平和”的哲學理念和推崇“恬靜淡遠”的審美情趣,與“內省修行”的宗教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書編者希望通過介紹茶文化,使廣大讀者能夠對“茶”有一個更加系統和全面的認識,進而對“茶道”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書中有對茶藝歷史的回顧,也有對現代茶藝的介紹;有對我國地方茶俗及異域茶俗的介紹,也有對中日韓茶道的比較;有多種實用的茶藥方,也有多種美味可口的茶餐烹製方法,處處可見編者的良苦用心。 全書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平實,相信會對眾多飲茶愛好者、茶文化工作者有所幫助,並促進茶道、茶藝的發展,促進對茶道文化的深入研究。 下面,就請您翻開這本書,跟隨編者的思緒,拋開塵俗的紛擾,讓心靈被茶香包裹、被茶味浸潤,進行一次別樣的茶道之旅吧! 家庭書架編委會編撰的這本《茶道茶經:升級版》希望通過介紹茶文化,使廣大讀者能夠對“茶”有一個更加系統和全面的認識,進而對“茶道”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書中有對茶藝歷史的回顧,也有對現代茶藝的介紹;有對我國地方茶俗及異域茶俗的介紹,也有對中日韓茶道的比較;有多種實用的茶藥方,也有多種美味可口的茶餐烹製方法,處處可見編者的良苦用心。 全書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平實,相信會對眾多飲茶愛好者、茶文化工作者有所幫助,並促進茶道、茶藝的發展,促進對茶道文化的深入研究。 這本《茶道茶經:升級版》從茶的歷史、茶的藝術、茶的功用、茶的風情四個方面對“茶道”進行了系統而全面地介紹,其後還附有陸羽的《茶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