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赤衣病

最初在嫩枝上的葉片脫落,並出現回枯,病害由上部向下部蔓延,並由茶樹的外圍向內部發展,以後在病枝上出現粉紅色薄層殼狀物,後期殼狀物可以呈直角形開裂變成小塊,色澤褪成白色,在乾旱的條件下可乾枯。在潮濕條件下,殼狀物上可以產生肉質綿毛狀物。有時病菌的菌絲體可以侵入樹皮和木質部,使枝梢枯死,甚至整株死亡。病害也可以僅發生在枝幹的局部部位,產生中央凹陷、邊緣隆起的潰瘍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茶赤衣病
  • 亞門:擔子菌亞門
  • :層菌綱
  • :多孔菌目
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防治方法,

病原形態特徵

Corticium salmonicolor B.& Br.=C.javanicum Zimm.,Aleurodiscus javanicum Henn,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革菌科,伏革菌屬,子實體為粉紅色薄膜,平伏與枝條上,光滑,厚約0.5cm,初期為粉紅色,後期乾裂並轉呈淡黃白色,菌絲體灰白色至粉紅色,直徑4~14μm,基部菌絲體直徑6~10微米,細胞長30~150μm,壁厚1.5μm,偶有分枝。擔子圓筒形或棍棒形,成熟時成狹棍棒形至橢圓形,壁薄,大小30~55×5~10μm,有4個稍彎曲的小梗,大小約4~6×1.5~2μm,擔孢子寬橢圓形有明顯的細尖,壁薄,光滑,大小10~13×6~9μm。無性世代為:Necator decretus Mass.分生孢子座盤狀,埋生在樹皮內後來外露,或表生,其上形成橙紅色的產生分生孢子細胞的皰狀突起,在分隔處逐漸分離形成分生孢子,壁薄,無色,橢圓形,單胞,大小10~18×6~12μm。

傳播途徑

病原菌以子實體在病部越冬。翌春在潮濕條件下可形成橙紅色的擔孢子和分生孢子,孢子借雨水進行傳播,高溫、遮蔭和降雨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或耐病的無性系作為種植材料。
2.在茶園進行修剪,可以減輕發病,修剪後用殺菌劑保護傷口。
3.茶園深耕可以改良土壤,以及適時灌溉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4.噴施50%多菌靈乳劑1000~1500倍液或銅劑,進行防治。施藥時間以旱季前進行為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