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雙線盜毒蛾,Porthesia scintillans (Walker),屬鱗翅目毒蛾科盜毒蛾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江蘇等省。寄主茶、棉花、豇豆、花生、粉葛、絲瓜、辣椒、菜豆、葵菜、甘薯、玉米、柑桔、梨、桃、甘蔗等。幼蟲食害葉、豆莢、果實,嚴重時葉片僅剩網狀葉脈,豆莢和果實呈缺刻或孔洞,影響產量和質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茶樹雙線盜毒蛾
- 拉丁學名:Porthesia scintillans (Walker)
- 別稱:棕夜黃毒蛾、桑褐斑毒蛾
- 二名法:Euproctis scintillansWalker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I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毒蛾科
- 亞科:毒蛾亞科
- 屬:盜毒蛾屬
- 種:茶樹雙線盜毒蛾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江蘇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蛾體長9一12mm,翅展20—26mm;雌蛾體長17—19mm,翅展26—38mm。頭部和頸板橙黃色,胸部淺黃棕色,腹部褐黃色,肛毛簇橙黃色。前翅赤褐色微帶紫色閃光,內線和外線黃色,前緣、外緣和緣毛檸檬黃色,外緣和緣毛黃色部分被赤褐色部分分隔成三段;後翅淺黃色,體下淡黃色。
卵
黃色,半球形,每塊有卵6—25粒。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7—25mm,頭淡褐,胸部、腹部暗棕色;前胸、中胸及第3—7和第9腹節的背線為黃色,其中間縱貫紅線,後胸紅色;前胸側瘤紅色,第1、2、8腹節背面具絨球狀短毛簇,黑色,余污黑色至淺褐色。後胸背板還有一對紅色毛突,體上毛瘤上有黑長毛。
蛹
褐色,藏在棕色薄繭里。
生活習性
南方各省均有發生,福建1年生3—4代,以幼蟲在寄主葉片間越冬;廣州年生10多代,無越冬現象。傍晚或夜間羽化,成蟲夜出,白天棲息在葉背,6—7月發生數量多,雌成蛾產卵在葉背,卵半球形,黃色塊狀,上蓋黃色茸毛,每雌可產卵40一84粒,卵期5—10天。初孵幼蟲有群集性,食葉下表皮和葉肉,3齡後分散為害豇豆莢或瓜果成孔洞,幼蟲期15—20天,末齡幼蟲吐絲結繭粘附在殘株落葉上化蛹,蛹期5—10天。幼蟲天敵有姬蜂和小繭蜂。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落葉,集中深埋或燒毀。
(2)合理密植,使田間通風透光,可減少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