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台灣黃毒蛾,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為鱗翅目毒蛾科盜毒蛾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台灣、沖繩等地。寄主於茶、蘆筍、番茄、玉米、桃、蒲桃、梨、柑桔、番石榴、桑、杏、梅、柿、咖啡等70多種果蔬及其他植物。 1—2齡幼蟲群集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後分散為害葉、花蕾、花及果實。成蟲群集吸食汁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茶樹台灣黃毒蛾
- 拉丁學名: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 別稱:毛毛蟲、刺毛蟲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I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毒蛾科
- 亞科:毒蛾亞科
- 屬:盜毒蛾屬
- 種:茶樹台灣黃毒蛾
- 分布區域:分布在台灣、沖繩等地。
形態特徵,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防治方法,人工捕殺,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藥物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體長9一12mm,雌蛾較雄蛾大,頭、觸角、胸、前翅均黃色,複眼圓且赤,前胸背部、前翅內緣具黃色密生的細毛。觸角羽狀,前翅中央從前緣至內緣具白色橫帶2條,後翅內緣及基部密生淡黃色長毛,腹部末端有橙黃色毛塊。卵球形,初產淺黃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塊呈帶狀,每塊20一80粒,分成2排粘有雌蟲黃色尾毛。幼蟲橙黃色,體長25mm,頭褐色,體節上有毒毛,背部中央生有赤色縱線。化蛹在絲質及鱗毛之繭內。蛹圓錐形,色淺具光澤。繭黃褐色。(見圖左)。
蟲卵
球形,初產淺黃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塊呈帶狀,每塊20一80粒,分成2排粘有雌蟲黃色尾毛。
幼蟲
橙黃色,體長25mm,頭褐色,體節上有毒毛,背部中央生有赤色縱線。化蛹在絲質及鱗毛之繭內。
蛹
圓錐形,色淺具光澤。繭黃褐色。
生活習性
台灣1年生8—9代,周年可見各生長期個體。夏季24—34天完成一代,冬季65—83天。卵塊帶狀,20—80粒排列2行,其上附有黃色尾毛。6—7月為發生盛期,卵期3一19天,幼蟲期13—55天,蛹期8—19天,初孵幼蟲群棲於植株上,3齡後逐漸分散。成蟲有趨光性。
防治方法
人工捕殺
從11月至翌年3月,注意摘除越冬卵塊;生長季節於幼蟲l一3齡期摘除有蟲葉片;成蟲喜在16時前後羽化,此時多匍伏於茶叢或行間不活動,可人工踩殺。
農業防治
在茶毛蟲化蛹盛期中耕茶園,並在茶樹根際處培土6cm,可把部分蛹除掉。
生物防治
濕度較高茶園可用每g含10o億活孢子的殺螟桿菌或青蟲菌噴霧,對茶毛蟲防效優異。也可從茶毛蟲屍體上分離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製成粉劑或乳劑噴灑,田間防效8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