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桃

茶桃

茶桃又稱茶泡茶餅病,油茶葉腫病,茶片,是一種分布廣、發生普遍的油茶病害。葉腫病主要為害油茶花芽、葉芽、嫩葉和幼果,致使發病器官產生腫大變形症狀,造成油茶不同程度減產。

油茶“茶桃”是發生在油茶果實上常見的病害之一,病果肥大如桃(這種病害也發生在油茶的嫩梢上,使嫩梢枝葉全部或部份肥腫,故又稱油茶葉肥病或餅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桃
  • 病原:細麗外擔菌
  • 發病部位:花芽、葉芽、嫩葉和幼果
  • 發生範圍: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安徽等省油茶產區
  • 症狀:造成器官腫大變形
發生範圍,發病部位,發病症狀,病原,發病規律,防治建議,

發生範圍

國內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安徽、雲南、四川等省的油茶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範圍。歷史發生面積最大的報導為:1982年,雲南省發生的油茶葉腫病,受害面積667hm。造成油茶籽減產20%左右。

發病部位

葉腫病主要危害油茶花芽、葉芽、嫩葉和幼果。

發病症狀

以貴州省油茶葉葉腫病為例,主要發病形態為兩種症狀。病原菌在花芽開放之前侵入子房,或在幼果形成時侵入,使感病部位迅速膨大成各種形狀的茶桃,茶桃中空,組織鬆軟,直徑1~6cm不等,色澤各異;芽或嫩葉常受侵害表現為數葉或整個嫩梢的葉片成叢發病,形成肥大耳狀的茶苞。病葉開始時表面常為淺紅、淡棕色或玫瑰色,間有黃綠色。待一定時間後,表皮開裂脫落,露出灰白色的外擔子層,孢子飛散。最後外擔子層被黴菌污染而變成暗黑色,病部乾縮,長期懸掛枝頭而不脫落。
茶桃

病原

油茶葉腫病的病原為細麗外擔菌(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病原菌的外擔子層長在肥大變形的植物組織表面,成熟後呈灰白色。擔子球棒狀,無色,大小為15~173μm x 5~10μm,擔子上端有1或4個小梗,每小梗著生孢子1個。擔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無色,單胞,成熟後有1~3分隔,呈現淡色,大小為2~5.9μm x 14.8~16.5μ m。兩種發病形態的擔孢子形態一致。

發病規律

油茶葉腫病的最初侵染是成熟擔孢子。在發病高峰期擔子層成熟後大量釋放擔孢子,擔孢子隨氣流傳播,孢子數量隨病源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並引起發病,與水分、溫度和葉齡關係密切。據廣西研究報導:最適發病氣溫是12~18℃。空氣相對濕度在79%~88%、陰雨連綿的天氣有利發病。孢子在氣溫16~19℃,在水分、空氣充足的條件下,孢子萌發率在65%以上。擔孢子萌發後長出芽管,從氣孔或直接穿透侵入植物組織。病菌侵入後處在潛育階段時,由於葉齡增加或氣溫不適宜發病時,發病常被抑制、推遲。

防治建議

以人工清除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即在擔孢子成熟飛散前,集中剪除茶桃、茶苞。發病面積較大時,可採用化學防治。噴施1%波爾多液,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