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鱗翅目,鐮蛾科。分布於中國主要產茶區;主要為害茶樹以及油茶。幼蟲從上向下蛀食枝幹,致茶枝中空、枝梢萎凋,日久乾枯,大枝也常整枝枯死或折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茶枝鐮蛾
- 拉丁學名:Casmara patrona Meyrick
- 別稱:茶蛀梗蟲、茶枝蛀蛾、油茶蛀莖蟲、茶織葉蛾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 目:鱗翅目
- 科:鐮蛾科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主要產茶區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蜉發規律,生存方式,種群分布,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藥劑防治,常用藥劑,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5-18mm,翅展32-40mm。體、翅茶褐色。觸角黃白色絲狀。下唇須長,上彎。前翅近方形,沿前翅前緣外端生一土紅色帶,外緣灰黑色,內側具一土黃色大斑,斑中央具一狹長三角形黑帶紋指向頂角處,其後具灰白色紋分割的2個黑褐色斑,近翅基中部具紅色隆起斑塊。後翅灰褐色較寬。腹部各節生有白色橫帶。
卵
卵長1mm,馬齒形,淺米黃色。
幼蟲
體長30-40mm,頭細小,頭部黃褐色,中央生一個淺黃色“人”字形紋,胸部略膨大。前胸和中胸背板淺黃褐色,前胸、中胸間背面有1個隆起的乳白色肉瘤,後胸和腹部為白色,背部稍呈淺紅色,腹末臀板黑褐色。
蛹
蛹長18-20mm,長圓筒形,黃褐色,腹末具突起1對。
生活習性
蜉發規律
一年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受害枝幹中越冬。安徽南部及湖南長沙越冬幼蟲於翌年4月下旬後化蛹,5月上、中旬進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7月成蟲羽化後交尾產卵,6月上中旬進入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幼蟲盛發,8月上旬後開始見到枯梢。安徽卵期10-23天,幼蟲期290-310天,蛹期30天,成蟲壽命4-10天。成蟲喜在下午或夜間羽化,白天隱蔽在茶叢中,夜晚活動,有趨光性。交配後的成蟲把卵產在嫩梢上1-6葉節間,粒產,每處l粒。初孵幼蟲從葉腋處鑽入芽鞘,向下鑽蛀,5天后梢部4-6片葉開始萎凋,l-2齡幼蟲為害小枝,3齡後從小枝進入側枝或主幹處為害,常蛀到近地面處,枝幹的陰面蛀有一列排泄孔3-5個,幼蟲棲息在最下一個孔的下方,常從孔中排出圓柱形糞便和木屑,長2-3mm,該幼蟲在蟲道里十分活潑,老熟幼蟲化蛹前先在距枝端茶枝1/3處咬一個羽化孔,羽化孔近圓形,直徑3.5-5mm,然後在孔下蟲道里吐絲做繭化蛹在其內。管理粗放茶園和老齡茶樹及樹勢衰弱的茶園受害重。此外,枝幹粗壯的喬木型品種較枝幹細的灌木型品種受害輕。
生存方式
寄主:茶樹、油茶。
種群分布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加強茶園管理,科學肥水,剷除茶園雜草,增強樹勢,適時採茶,發現有蟲梢及時剪除,冬季、翌春要細心檢查有蟲枝並齊地剪除,及時收集風折蟲枝,集中燒毀或深埋,可壓低蟲口,減少為害。
物理防治
根據成蟲趨光性利用黑光燈進行誘殺。
藥劑防治
必要時用脫脂棉沾80%敵敵畏乳油40-50倍液,塞進蟲孔後用泥封住,可毒殺幼蟲。
常用藥劑
敵敵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