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斜村是福建漳州龍海市東園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東園鎮北部、筆架山下(也稱鹿石嶼雞籠山腳)、九龍江支流南溪北岸。東與東寶村相接,西與東泗鄉太江村相鄰,南鄰東園村,北接港邊村。全村呈長方形,東西全長約2.5公里,人口4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茶斜村
- 外文名稱:Chaxie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漳州龍海市東園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102
- 地理位置:東園鎮北部、筆架山下
- 人口:4000人
- 方言:閩南話
- 車牌代碼:閩E
政區沿革,姓氏源流,經濟狀況,宗祠,文物古蹟,地圖信息,
政區沿革
茶斜村在民國29年為海澄縣第一區(駐溪頭)陂內鄉茶斜保,36年為峨山鄉茶斜保,1950年10月隸屬第五區,1952年7月為第五區茶斜鄉,1959年2月為浮宮社茶斜大隊。1961年為東園公社茶斜大隊。1984年為東園鄉茶斜村,1992年為東園鎮茶斜村。全村由鄒岱、三帝厝、茶仔斜、馬頭圩、過河田、城仔內、黃厝、山上、甘厝、下面厝、烏樓、李厝等12個自然社組成。
姓氏源流
鄭姓為茶斜大姓,約800多戶3200人左右,望郡“滎陽”;隆公之次子鄭適康,更名公敏,字偕之,乾道已醜(1169年)進士,任中大夫,遷布政為大方伯。因宋末兵荒馬亂,乃于靖康年間(1125-1127)攜妻子隱居於吾養山麓後坑社(今東園鎮屬),生一子名諳。鄭諳,號八十六郎,適康子,隆公之孫。由吾養山後坑社遷金浦廿八都鵬程,俗號白埕,亦稱山美(原屬漳浦縣,今屬龍海市白水鎮三美村)開基。鄭貴成,號尊爵。八十六郎公之三子由鵬程(今白水三美)徒石坑廟,於元朝初遷居蘇溪(鄒溪)為鄒岱始祖,卒後與林氏合葬於大帽山石坑廟西蛇仔嶺。鄒岱為鄭姓發祥地,自開基以來,迄今有七百多年,系衍二十五世,現最高輩為十八世,最低輩為二十五世。分為三大戶,六個自然社,八、九角落,其中二房居鄒岱,三房居鄒岱社尾及茶仔斜頂厝,四房遷居三帝厝、茶仔斜、過河田。據舊譜記載國,四世祖鄭元用遷漳浦月嶼,五世祖鄭日成遷福州東門外塔前村,龍海市分布成南爐、浮宮美山、東園港邊槐浦頭,一部分喬遷東南亞一帶。據傳鄒岱原為蘇溪,當時絕大部分為外姓氏鄉親為居,開基祖鄭貴成之子五石到這裡放牧養鴨,發現日產雙蛋,確認為這是塊風水寶地。因此,便遷到此地定居,隨著家業的發展,子孫旺盛,外姓鄉親逐漸外遷,只留居鄭姓。
陳姓主要居住於城仔內自然社,約200餘人,郡望穎川,支脈峨山(今鳳山)陳氏。開基祖陳鴻道,為峨山十三世,由峨山於清雍正遷居城仔內。
另有黃姓、甘姓居住,還有部分從白水井仔角、南爐回遷的鄭氏宗親。
經濟狀況
全村以農業為主,種植業和養殖占大面積,農業耕地面積約2150畝,其中水田1500畝,農地150畝,蝦池養蝦500畝。主要種植水稻、豆類及蔬菜,還有部分台灣青棗等。在本村開店者約20家,做流動生意約25家,外出務工約800多人,全村有手扶拖拉機7輛,小車25輛。
全村普及電力供電,電視普及率達95%,電話普及率達80%,有手機1000部,電腦65台,大多數人以電、液化氣或煤為烹任燃料,70%農戶飲用自來水,30%農戶飲用自家或幾家合開的水井。現已建成甘厝和三帝厝二個新村點。
2005年建鄉村水泥公路3.6公里,寬5米,耗資近百萬元。
宗祠
鄭氏家廟 位於筆架山腳下,座落鄒岱社前,始建明萬曆二年(公元1575年),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00平方米,三進,由前殿、中殿、後殿及兩個天井組成,後殿供奉列祖列宗,前二殿為族人為議事、休閒的空間,正大門刻著“0功德”四個燙金大字,-懸掛“鄭氏家廟”牌匾。其對聯:鄒山攀龍附鳳公祖德、岱水敦書說禮振家聲。祠堂曾多次維修,由於年代久遠,加上解放後被徵用做糧庫,旗桿及神位被拆除,屋頂花鳥雕刻也遭到破壞,至今尚未修葺。
陳氏宗祠——斜遠堂 位於城仔內村中,建於清乾隆。對聯為:發祖峨山宗門基盛,分支鹿石世代必昌。
文物古蹟
鹿陽宮 始建於明朝,位於鄒岱社邊,新中國成立後曾被徵用做糧庫,1995年集資10多萬元重修葺。它由前亭、後殿及護厝組成。占地300多平方米,主奉“保生大帝”和“豐都大帝”,每逢農曆正月初五、二月二十二、三月十五日,善界信女朝拜絡繹不絕。
山上宮 位於鹿石山下,建於清乾隆,內奉豐都大帝,1995年重修建。
鹿石山城堡 位於茶斜村鹿石山上,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為鄭成功鎮守海澄時的外圍據點。城牆由石砌成,周長4000米,與雞籠山城堡東西對峙,現存故址。
地圖信息
地址:漳州市龍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