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蘆庵

茭蘆庵

茭蘆庵,又名蘆庵、正等院,宋紹興年間(1131-1162),侍衛馬軍司駐屯於杭州西溪濕地一帶,因奉祀所需,於龍駒塢建正等院。明萬曆初年(1573),正等院釋如覺將院遷往河渚,初名正等庵。明末整修時,由董其昌題額。交蘆庵是西溪歷史上的著名寺庵之一,是文人墨客雅聚切磋詩藝、書畫之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茭蘆庵
  • 又名:蘆庵、正等院
  • 建於:宋紹興年間
  • 指導法師:大雄法師
道場宗旨,相關文獻,補遺,

道場宗旨

經曲水寺道俗祈請,茭蘆庵般舟道場被雲南雞足山華首放光寺僧團攝護為下院。故杭州茭蘆庵以傳承般舟法則、實踐般舟一法為主。
指導法師
雲南雞足山華首放光寺大雄法師,現住杭州茭蘆庵。

相關文獻

《歷代遊記選》明朝 西溪
茭蘆庵絕勝。近庵里許,回望溪路,為野竹所合,截然如斷,隱隱見水閻飛檐,斜出梅林之表。其下砌石可八九級,老柳垂條,拂掃水石,如縛帚焉。大石橋北趣八鳥柏中,漸見紅葉。登閣拜厲太鴻栗主,飯於僧房。易小雙繞出庵後。一色秋林,水淨如拭。酉風排竹,人家隱約可辨。溪身漸廣,彌望一白,近渦水矣。

補遺

茭蘆庵 董其昌題名 1830年 戴熙訪以“一曲溪流一曲煙”詩意畫聞名“茭蘆庵圖卷” 現存上海博物館。
明末整修時,由董其昌題寫"茭蘆"名(誤書"交蘆"為"茭蘆")。《西溪百詠》正等院載:"三緣無實若交蘆,今繞溪居悟得無。花雪為寒知假熱,管空作笛解虛呼。屋乘漚寄波間舫,心寓閒身水上鳧。庵里主人能薦取,何須參問折蘆胡。"
交蘆庵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董其昌通佛經,取《楞嚴經》 義。《楞嚴經》卷五曰:"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交蘆"取佛經根、塵、識三都無實性,同於"交蘆"之義。二是因庵建在蘆葦之中,又稱蘆庵。自此之後正等庵就改名交蘆庵了。另陳繼儒題有"山舒水緩"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