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衙門口朝正東開

舊社會有名俗話,叫做"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可是茌平縣(今聊城市茌平區)的衙門卻是向東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茌平衙門口朝正東開
  • 類型:漢語俗語
歷史背景
茌平秦時置縣,因縣城在“茌山之平陸”而得名。
茌平歷經滄桑2200餘年,縣城幾經遷徙。如今的這座縣城,居今已有86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時期,從北京到南京的御道通過茌平,茌平城從此開始繁榮,的故事就從此說起。
南京到北京,茌平的衙門朝正東”這句順口溜,遠近皆聞,婦孺皆知。細說起來,這衙門口也不是一開始就朝東開的。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錢塘舉人吳陳琰進京趕考。路過茌平時,偶遇風寒,病在了城中的悅來老店 (今南關小隅首南)里。有天傍晚,吳陳琰正在店中用飯,卻見兩個衙役腆胸疊肚地橫進店來,叫了幾個葷菜,一壺熱酒,旁若無人地喝將起來,其中一個衙役道: “我說老兄,你說是當縣大老爺好,還是咱乾衙役的恣兒(舒服、得勁兒)啊?”
“那還用說,當然是當縣大老爺好啊!出門坐轎,前呼後擁;堂上一呼,堂下百應。多威風,多榮耀!”
“老兄,叫我說,還是咱當衙役的恣。你看縣大老爺整天迎來送往,審疑問案,晝夜不得安寧。哪像咱,萬事不操心,高興了喝二兩,缺錢了敲點竹槓。神仙也趕不上咱快活啊!”
“有理有理。剛才咱們還敲了老小子二兩銀子呢!哈哈……”
兩衙役吃飽喝足了,遙遙晃晃地站了起來,說了聲:“店家,記在帳上!”便揚長而去。
吳陳琰看在眼裡,氣在心頭。心想:有朝一日我金榜題名,非到茌平來當縣令,殺殺他們的威風!
第二天一大早,吳陳琰便上路了。等到了京城,才發覺考期已誤。想回去,盤纏已花得差不多了,只好在前門大街租了個鋪面,以賣字測字為生,等下屆應考。由於他的字雄渾蒼勁,別具一格,很快在京城出了名。
一日,康熙皇帝駕臨翰林院,觸景生情,脫口出一上聯:“半天霖雨點點滴滴化作長江巨浪願東之廣西之廣南 之廣北之廣天下之廣登秦嶺越十二重峰觀山觀水觀日月大清一統天下”,即命翰林們對下聯。恰好這天吳陳琰又被召去測字。聽完康熙出的上聯,心中早擬好下聯, 只是身非翰林,不敢造次,便寫在紙上,托一翰林學士遞上去。康熙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到:“一介書生朝朝暮暮磨成錦繡文章做仕之魁鄉之魁會之魁店之魁天下 之魁步金階列十八學士安國安邦安社稷天朝萬事忠良。”
康熙看罷喜形於色,問道:“寫者何人?”吳陳琰急忙從人群里擠出,跪倒在地:“啟稟萬歲, 乃小人所寫。”康熙見吳陳琰非翰林學士穿戴,便問緣由。吳陳琰就將自己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康熙沉吟半晌,說道:“朕見你字型蒼勁,學識過人,甚為愛惜, 就做朕的門生吧,也算翰林學士!”吳陳琰連忙扣頭致謝。
這樣,吳陳琰便留在了翰林院。後向康熙奏本,要求到茌平縣當縣令。康熙接到奏章很是詫異: “茌平乃京城通南京的御路必經之地,單是迎來送往就疲憊不堪,何必去當那個縣令呢?”無奈吳陳琰一再懇求。康熙便說:“你既然堅持要去,這迎來送往的客套 就免了罷。胗賜你半幅鑾駕,把茌平的衙門改朝東開,直向御路,過往官員文官下轎,武將下馬!”
到任後,他首先改換了衙門口,把半幅鑾駕擺在門邊。接著從嚴治吏,把為非作歹的衙役重則革職,將茌平治理得官正吏清,百姓安居樂業。
從此,茌平的衙門口朝東開這一規矩流傳下來,至今尚令茌平人倍感自豪,津津樂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