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南陳遺址位於茌平縣杜郎口鎮南陳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茌平南陳遺址面積近8萬平方米 ,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厚約2.5—3.2米 ,延續時間較長,從龍山一直延續到漢,其中以龍山文化最為典型,出土了大量石、骨、蚌器,主要有石斧、石刀、骨鑿、角錐、蚌鐮等,陶器以夾砂灰陶居多,其次為泥質陶黑、灰陶,有少量紅、褐陶,蛋殼陶偶有發現,厚度在0.1厘米 ,代表器物為深腹罐、瓮、大口罐、盆、碗、杯、器蓋。另外還有商周、戰國、漢代的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茌平南陳遺址
- 位置:茌平縣杜郎口鎮南陳村
- 地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面積:近8萬平方米
基本概況,遺址規模,
基本概況
茌平南陳遺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發現,表面為灰土,四周散布大量龍山至漢代的陶片。1980年秋天,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和聊城地區文化局、茌平縣圖書館聯合對南陳遺址進行發掘。
遺址規模
茌平南陳遺址位置十分重要,作為山東龍山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的接觸地帶,是探索兩文化間關係的重要地點,尤其是在遺址內同時出現了岳石、二里頭陶片,在魯西尚屬首次,對研究東夷、夏兩族關係提供了新線索。
岳石文化(前1900—前1500),其上承山東龍山文化,其後為商文化。
二里頭文化,是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與商代文化之間的一種考古學文化,因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遺存最具典型性而得名。由於二里頭文化早於二里岡商代遺存,且分布地域與傳說夏人活動的地域比較一致,所以人們把它列為探索夏文化的對象之一,有學者認為二里頭文化即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