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香花,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茅香Hierochlo eodorata (L.) Beauv.的花序。分布於山西、山東、甘肅、雲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地。具有溫中止痛之功效。用於胃寒嘔吐,心腹冷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茅香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茅香屬
- 種:茅香
- 分布區域:山西、山東、甘肅、雲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地
- 採集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序。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歸足陽明經、太陽經。
功效
溫中止痛。
主治
用於胃寒嘔吐,心腹冷痛。
相關配伍
治冷勞久不瘥:香茅花、艾葉各一兩,並燒為灰。細研,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初以蛇床子湯下二十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吐卻,用棗湯下。(《聖惠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凡陰虛血熱咳嗽與胃熱作嘔之證,不可用此。
採集加工
夏季採集。
形態特性
茅香又名:香草,香麻,香茅。多年生。根莖細長。稈高50-60厘米,具3-4節,上部長裸露。葉鞘無毛或毛極少,長於節間;葉舌透明膜質,長2-5毫米,先端齧蝕狀;葉片披針形,質較厚,上面被微毛,長5厘米,寬7毫米,基生者可長達40厘米。圓錐花序長約10厘米;小穗淡黃褐色,有光澤,長5(6)毫米;穎膜質,具1-3脈,等長或第一穎稍短;雄花外稃稍短於穎,頂具微小尖頭,背部向上漸被微毛,邊緣具纖毛;孕花外稃銳尖,長約3.5毫米,上部被短毛。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蔭蔽山坡、沙地或濕潤草地。分布於山西、山東、甘肅、雲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地。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茅香,生安南,如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