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輋新村

茅輋新村,位於清溪鎮東南部,距鎮政府約5.3千米。該村位於丘陵地帶,境內有茅輋亞公山。東鄰鐵松社區的鐵矢嶺村,南鄰大埔村,西接風吹簾老圍村、祿樹村、利和村,北連鐵松深圳仔。始建於1958年。1957年,由於興建茅輋水庫,原居茅輋村的民眾移居到大利狗眠嶺建立新村,而取名茅輋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茅輋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
  • 地理位置:清溪鎮東南部
1958年,屬東莞縣第七區清溪區。1959年,屬清溪人民公社大利生產大隊;1983年,屬清溪區大利鄉;1987年,屬東莞市清溪鎮大利管理區;1999年,屬清溪鎮大利行政村。
世居居民有劉、林、溫、藍四姓。藍姓、林姓1957年從茅輋水庫遷移至當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367人,其中男性179人,女性188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1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60人。外來暫住人口約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清溪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兼種植橙、橘、荔枝、龍眼等果樹。改革開放後,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經營行業涉及毛織、電子、模具、塑膠等,總產值占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90%。村集體有出租物業總面積1.57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395.3萬元,純收入294.2萬元,淨資產693.2萬元。村民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等。
省道S358線、縣道X886線、東風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初通電,9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村中設有桌球台、羽毛球場、籃球場等設施。
村記憶體有客家傳統民居約50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保存良好,有人居住。
村裡有譚仙廟,始建於民國時期,供奉譚公爺、盤公、玉皇、藥皇、觀音、財神等,村民於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都前往祭祀;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亦前往祭祀。
1964年9月10日,6415號颱風掠過清溪,大風夾帶暴雨,該村大部分農田受淹。
2001年8月3日,廣東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林若到清溪慰問大利茅輋新村村民溫錦勝及其家人。
該村代表性人物:
林覃才(1920—1944),1943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4年12月在寶安縣沙井戰鬥中犧牲。
藍英(1922—1995),曾任東莞縣財貿辦公室副主任、中共東莞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劉志超(1928—2002),曾任東莞市工業局副局長。
林添(1939—),1948年5月參加革命。1975年12月至1985年12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那梭農場任副場長。
溫露清(1955—),曾任廣州市外經貿局對外貿易管理處助理調研員、副處長、調研員。
溫曦白(1956—),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曾獲國家級工程設計優秀軟體三等獎和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