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文學·60家:茅盾精選集(茅盾精選集)

世紀文學·60家:茅盾精選集

茅盾精選集一般指本詞條

《世紀文學60家:茅盾精選集》內容簡介:他用筆勾勒出出中國社會變革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他用文字堆砌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五光十色的人物畫廊。《茅盾精選集》堪稱經典。以精緻入微的筆風,兼收並蓄的知識底蘊,精細地描繪環境,細緻勾勒人物形象,小說中人物栩栩如生,給文章增添了無限意趣。通過對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的描摹,藝術地再現了舊中國風雲變幻的社會環境。收入經典長篇《蝕》:《幻滅》《動搖》《追求》,經典中短篇《林家鋪子》《春蠶》等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剖析小說,如《林家鋪子》以林老闆經營的小店鋪的興衰沉浮為中心,闡釋了林家鋪子的破產是整個工商業共同的命運的重要思想,《春蠶》通過講述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加困苦的事實,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農民真正的出路,需在豐收之外去尋找。作者將歷史與現今、想像與現實靈活地糅合在一起,於精巧的故事框架中揭示社會本質,啟迪世人思想。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文學•60家:茅盾精選集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448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天下智慧
  • 作者:茅盾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0521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紀文學60家:茅盾精選集》編輯推薦:1.中國現代文學陣營中當之無愧的巨匠,以“為社會、為人生”出發點,其作品均反映時代又超越時代,是寫實主義的傑作。
2.與魯迅、郭沫若比肩的一代大師,有“魯郭茅”之稱,為民族之進步、社會之改造,發出了時代最強音。
3.與鄭振鐸、葉紹鈞、周作人等,於1921年1月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對中國新文學做出巨大貢獻。
4.茅盾是小說結構藝術的大師,眾多人物,複雜情節,如蛛網一樣密集分布而又絲絲入扣。漂亮的結構,和有血有肉的靈魂,他的作品成為寫實主義的傑作。

作者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常用的筆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鋪子》,《蝕》三部曲,《鼓吹集》等。

圖書目錄

茅盾創作道路——丁帆
長篇小說
幻滅
動搖
追求
中短篇小說
詩與散文
林家鋪子
春蠶
創作要目——丁帆

序言

茅盾創作道路
丁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烏鎮人。革命文學家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茅盾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父親沈永錫是一位醫生,是當時的“維新派”人物,注重自然科學,希望兒子將來學“實業”。由於父親早逝,茅盾是在母親的一手教育下成長的。中學時代的茅盾便積極地投身到辛亥革命浪潮中去,但革命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希望,茅盾在反對新學監“整頓”校風的學潮中被嘉興府中學斥退後轉入杭州的安定中學。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預科三年期滿後,由於家境窘迫,茅盾於1916年8月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工作,並開始翻譯、編纂中外書籍,在《學生雜誌》、《學燈》等刊物上發表文章。
五四運動時期,茅盾便以新文學運動的積極擁護和參加者的姿態為之吶喊助威,他在1920年初就發表了《現在文學家的責任是什麼?》和《新舊文學平議之評議》等論文,較早地大力提倡“文學為人生”的藝術主張。1921年“文學研究會”的成立以及它所倡導的文學主張,與作為中堅力量的茅盾關係密切。同年,茅盾接手了《小說月報》的主編工作,使得這個刊物成為“文學研究會”作家進行新文學創作,向封建文學進攻的堅固陣地。這一時期,茅盾寫了一大批文學論文,闡述和完善“為人生的藝術”的觀念。
茅盾是最早從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知識分子之一。1920年他參加了上海馬克思主義小組的活動,1921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批黨員,參與了黨的籌建工作,並積極地投身於黨所領導的社會鬥爭。1924年茅盾參加了黨所創辦的上海大學的教學工作,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幹部和知識青年。1925年茅盾直接參加了五卅運動,寫下了許多雜文,鞭撻反動派,謳歌勇於鬥爭的戰士。1926年初茅盾離滬赴粵,參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他在國民黨中宣部任秘書。“中山艦事件”爆發後,茅盾回到上海任國民通訊社主編。年底北伐軍攻克武漢後抵武昌,先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後調《民國日報》任主筆,兼任武漢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從1925年到1927年,茅盾一直處在革命運動的漩渦中心,他接觸了大量的人和事,這一段豐富的政治生活,為他以後的小說創作提供了素材。
1927年的四一二政變,給中國許許多多思想上沒有足夠準備的革命知識分子帶來了精神上的沉重打擊。不可否認,茅盾正是在血與火的鬥爭中經歷了幾番痛苦的精神鬥爭後,在一種極為痛苦的矛盾心境中轉入創作活動的。7月,汪精衛在武漢舉行反共會議,茅盾從武漢轉去南昌,結果在牯嶺受阻,直至8月才回到上海。在此期間,茅盾完成了三部曲《蝕》。
《蝕》是茅盾小說的處女作,原稿筆名為“矛盾”,可見作者的心境,後由葉聖陶改為“茅盾”。這部小說是茅盾用血與淚的激情寫成的,它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以後,很快就引起了巨大反響。這是一部反映動盪年代裡知識分子真實心態的深刻之作,其中對革命知識分子心靈世界的描摹是當時的許多作品所不能企及的。它由三個系列中篇所組成:《幻滅》、《動搖》、《追求》,各自獨立成篇,又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整個作品是以大革命前後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為題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營壘中林林總總的矛盾和在動盪鬥爭中的階級分化。作品表現“現代青年在革命壯潮中所經過的三個時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興奮和革命既到面前時的幻滅;(2)革命鬥爭劇烈時的動搖;(3)幻滅動搖後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後之追求”。茅盾:《從牯嶺到東京》,《茅盾全集》第19卷,人民文學出版社。在這一總主題的規約下,茅盾創造了一個個具有獨特性格的人物,從苦悶到熱情,從熱情到動搖,從動搖到幻滅……這一性格發展邏輯幾乎印證在他筆下的每一個主要人物身上。
在《幻滅》中,茅盾著力描寫了一位抱著美好幻想參加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悲劇。小說主人公靜女士從小就在母親的恬靜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因此她把“革命”看作一件充滿詩情畫意的事情,然而每每一接觸現實的社會生活,就給這個毫無思想準備的女性帶來了精神世界的“幻滅”。從靜女士的生活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踏上革命道路前後的思想境界,他們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投身於大革命,在革命動盪中必然就會表現出個人主義的悲觀幻滅心態。革命給予他們更多的是思想的考驗和肉體的磨鍊,而非羅曼蒂克式的理想的勝利。
《動搖》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漢政府”蛻變之前,湖北一個小縣城裡的風波。茅盾認為“小說的功效原來在借部分以暗示全體”茅盾:《從牯嶺到東京》,《茅盾全集》第19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作品以較大的場面反映了那一時期政治風雲變幻中的各色人等,但著墨最多、描寫得最好的是主人公方羅蘭。方羅蘭是革命隊伍中思想極不穩定的知識分子典型代表,身為國民政府管轄下的縣黨部委員兼商民部長,在激烈的階級鬥爭面前,他表現出軟弱與動搖。對反革命勢力打擊不力(對胡國光混入商民協會的草率處理),階級立場不分明(在處理店員與店東的矛盾中表現得軟弱和猶豫),寬大中和的儒家思想(李克要鎮壓反動派時,他遲疑彷徨;反動派猖狂殺戮革命者時,他又企圖以寬大中和來消弭那可怕的仇殺),構成了方羅蘭“動搖”妥協的小資產階級“革命家”的性格核心。他“動搖於左右之間,也動搖於成功或者失敗之間”茅盾:《我所走過的道路》(中),第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同時作者還將這一性格核心套上了一件“戀愛的外衣”,使人物形象更為豐盈。方羅蘭在愛情上也充分顯示了其“動搖”的本性。一面是他被溫柔嫻慧具有傳統美德的結髮之妻陸梅麗的純情包圍;另一面是經不住浪漫風流具有時代特徵的新女性孫舞陽的性感誘惑。作為一個從五四時代走過來的青年,方羅蘭是屬於那種既保留著傳統倫理道德,同時又渴望呼吸時代新鮮空氣的知識分子,在這兩者的選擇之中,他永遠處在矛盾和動搖之中(後來對孫舞陽失卻追求信心則應歸諸政治因素)。他的戀愛生活也深刻地揭示出許多小資產階級革命者性格特徵的本質方面。《動搖》中土豪劣紳胡國光的形象也刻畫得入木三分。胡國光混進了革命陣營,卻以極“左”的面貌製造了許多“過火行為”,他們以比共產黨人還要“左”的面貌出現,從而破壞共產黨的聲譽,破壞革命,然後本相畢露,血腥鎮壓革命。胡國光作為一個反面人物形象,茅盾為我們提供了現代文學史上頗具藝術性的性格典型。同時,這個人物的刻畫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和背景,將一個危機四伏、犬牙交錯的革命與反革命的內在較量的複雜鬥爭局面描繪得很真實。同是革命者,既有方羅蘭這樣的動搖分子,又有像李克那樣的有預見的強硬人物,也有像孫舞陽式的浪漫色調的革命者。這些正反面人物的描寫為展示大時代風起雲湧浪潮中的各色人等的行狀作了非常概括的表現。在這錯綜複雜的人物矛盾中,暗示著革命的必然趨向。
……

名人推薦

《子夜》一直被評家稱為最偉大的傑作,我偏認為它比不上他早期的《蝕》、《虹》和後期的《霜葉紅於二月花》。茅盾無疑仍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共產作家,與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遜色。
——夏志清
茅盾體現了“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合”,是並不多見的“把兩種素質集於一身的人”。將社會的歷史的茅盾研究,引向主體的個人的茅盾研究。
——張光年
茅盾開創的社會剖析小說流派,通過生活橫斷面再現社會,是一個革命現實主義的流派。
——嚴家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