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桿洞

來鳳古鎮百福司出發,沿百牡公路(百福司鎮至大河鎮牡丹坪)向西北方向前行約10.5公里,即抵達茅桿洞。來鳳縣綠水鎮五台山的地下水由洞口噴涌而出,飛瀉而下,流入茅桿洞河,形成落差達100米的瀑布,蔚為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茅桿洞
  • 特點:落差達100米的瀑布
  • 出處:《來鳳土家族自治縣地名志》
  • 洞口:洞口高15米
歷史,

歷史

1983年版《來鳳土家族自治縣地名志》記載,洞口高15米,寬10米。遊人若爬上懸崖,在洞內觀察,會發現地名志的記載有誤,洞的寬度要遠遠大於高度。1999年版《來鳳縣民國實錄》的記載與事實基本相符:洞寬16.5米,高3.3米,瀑布長99米,洞內暗河長990米。
三五歲的時候,就聽人說起茅桿洞。民間傳說,人從洞邊經過,洞神會伸出毛茸茸的腳桿,嚇唬你。腳桿上那茸茸的汗毛,如同茅草一般。清同治版《來鳳縣誌》記載,此洞原名茅岡洞,因當地方言“岡”、“桿”同音,故通常稱為茅桿洞;1983年版《來鳳土家族自治縣地名志》、1990年版《來鳳縣誌》、1999年版《來鳳縣民國實錄》均取諧音,稱其為茅岡洞;近來也有人誤稱其為毛眼洞、茅眼洞或貓眼洞。譬如有熱心人自發開發茅桿洞,發展旅遊事業,參考五格剖象法,取洞名為“茅眼洞”。2010年9月30日,茅桿洞下一座公路橋竣工,橋上立了一塊石碑,上書四個大字“茅眼洞橋”。碑上的“茅眼洞”,雕刻在石頭上;志書上的“茅桿洞”,卻雕刻在人的心裡。
瀑布下的這一條茅桿洞河,發源於渝鄂交界處的白岩山九龍洞,在重慶土坪境內叫沙子河,流經來鳳縣大河鎮境內叫漫塘河,流經來鳳縣百福司鎮茅桿洞、洞塘壩的時候叫茅桿洞河,在百福司鎮安撫司與鼎罐洞河相匯之後稱怯道河,至百福司鎮觀音閣匯入酉水。若有人問:“來鳳哪裡的魚最好吃?”必有人答:“漫塘河的魚最好吃!”這個答案,來鳳人都知道,但好多人不知道,漫塘河的上游叫沙子河,下游叫茅桿洞河。茅桿洞河是來鳳縣境內唯一一條暫未建電站、未受污染的原生態河流,兩岸植被茂盛,如群山中的一條玉帶,綠得讓人心疼。河中有娃娃魚、野生甲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類。河岸的懸崖上,鑿有巨大的石龕,龕內殘存有未完工的摩崖石刻雕像,其風格類似於酉水上游仙佛寺的摩崖石刻,應該是同一批匠人的作品。不知當時發生了什麼樣的歷史事件,讓這摩崖石刻雕像功虧一簣,千百年來就殘存在這冷冰凍的懸崖上?
茅桿洞東南0.5公里外,有一村,名洞塘壩。傳說某人因八字大,依當地風俗,拜茅桿洞為父,取名洞長老。洞長老死後,人們稱此地為洞長壩,後慣稱洞場壩或洞塘壩。在洞塘壩村,天然生成有美麗的月亮岩及綿延數公里的九馬圖畫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