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因方論集要》卷二。主治驚氣動心,溲赤如血。
基本介紹
- 名稱:茅根散《證因方論集要》
-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二
- 主治:驚氣動心,溲赤如血
茅根散《證因方論集要》一般指本詞條
茅根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因方論集要》卷二。主治驚氣動心,溲赤如血。
《證因方論集要》是清的汪汝麟編撰的一本臨證綜合類著作,成書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內容簡介 全書以內科病症為主,每一病症簡述其病因、症形或辨治要點,然後列方;各方詳其主治、藥味及製劑方法,並引各家之說闡論其方藥配伍機理,簡明扼要,切合臨床,可資臨證參考,亦可藉以研究方劑配伍之法。版本信息 ...
⑤《隨息居飲食譜》:"藕以肥白純甘者良。生食宜鮮嫩,煮食宜壯老,用砂鍋桑柴緩火煨極爛,入煉白蜜收乾食之,最補心脾。若陰虛、肝旺、內熱、血少及諸失血證,但日熬濃藕湯飲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藥可也。"白茅根 異名 茅根、蘭根、茹根(《本經》),地菅、地筋、兼杜(《別錄》),白花茅根(《...
(3)灶心土: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血,止嘔,止瀉。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湯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適量。二、常用止血方劑 (1)十灰散《十藥神書》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用法:上藥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
白茅草根是禾本科類植物白茅草的根部。白茅草根用於涼血止血,清熱通淋,利濕退黃,疏風利尿,清肺止咳。主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別名 茅根、蘭根、茹根(《本經》)、地菅、地筋、兼杜(《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根(《青海藥材》)、茅草根...
平中飲 平中飲藥物組成是人參1錢,白朮1錢5分,丹參2錢,瓦楞子1錢等,主治瘀血在中焦作脹。用法用量 水煎服。處方來源 《雜症會心錄》卷下。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桃仁苦甘,瓦楞鹹寒,功專破瘀,丹參去瘀生新,參、術補氣,所謂攻補兼行者,炮姜除胃冷而守中。
僵蠶,有入肝經、熄肝風之功;膿成者加蒼耳子、桔梗、角針透膿泄毒;邪熱傷陰者,去芩連苦寒,加沙參、麥冬、蘆根甘寒清熱;神識昏糊加神犀丹一粒沖服,紫雪散4.5g分3次吞服,或安宮牛黃丸2粒,分2次化服;熱毒熾盛加廣犀角15g,鮮生地60g涼血解毒;咳吐痰血者,加象貝母、天花粉、藕節炭、鮮茅根;高熱...
芬芳清解湯 芬芳清解湯具有清血絡以防結閉,解毒以驅其穢的功效。處方來源 方出《臨證指南醫案》卷五,名見《證因方論集要》卷三 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邪犯膻中,神識不清,犀角、生地涼心血以去熱;菖蒲、鬱金通心氣以除穢;連翹、玄參以清血絡;銀花、金汁以解毒邪。
《中國醫籍通史(第三卷)》是1992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了有關中醫的內容。圖書目錄 目 錄 方論四(續)醫譜 沈丹彩 家傳醫中求正錄 曹中邰 古今名醫萬方類編 曹繩彥 醫方論 周世教 名醫通匯 張對揚 時方歌括 陳念祖 時方妙用 陳念祖 時方妙用 時方歌括 陳念祖 醫醫偶錄 ...
芬芳清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臨證指南醫案》卷五,名見《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具有清血絡以防結閉,解毒以驅其穢之功效。主治至上受穢邪,逆走膻中,神躁暮昏。組成 犀角、連翹、生地、玄參、石菖蒲、鬱金、銀花、金汁。功用 清血絡以防結閉,解毒以驅其穢。主治 至上受穢邪,逆走膻中,神躁暮昏。...
用生酒2斤煮,退火7日。飲。加減 痛專在下,加牛膝。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松節、桑枝,以治風濕;鉤藤、菊花,以熄內風;當歸、秦艽,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虎骨追風;天麻定風;狗脊益血強機關;續斷補肝理筋骨;五加皮祛風而勝濕;海風藤、桑寄生和血脈而除痹痛;用木香所以調氣也。
《清胃平逆散》是一道湯藥,是由生地和丹皮製作等而成。藥物組成 生地3錢,丹皮1錢5分,茯苓1錢5分,知母1錢,花粉1錢,杏仁2錢(去皮尖),扁豆2錢(炒),黑豆5錢,蘆根5錢。方劑主治 吐屎初病火者。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汪石來曰:茯苓、扁豆甘能益胃;生地、花粉能清陽明之熱;丹皮、知母...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鮮紅,來勢急暴,舌紅,脈數。方義 本方主治上部出血諸症乃火熱熾盛,氣火上沖,損傷血絡,離經妄行所致。治宜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性味甘涼,長於涼血止血,且能祛瘀,是為君藥。荷葉、側柏葉、白茅根、茜根皆能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澀止血,與君...
出處:《明醫指掌》卷八 附方2 補胃湯 組成:山藥(炒),扁豆(炒),甘草(炙) 飴糖。功用:除中。主治:胃陽空虛,思食自救,凡病痢之後多有是症。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二引黃錦芳方 附方3 補胃湯 組成:黃芪(蜜炒)二錢,人參五分,甘草(炙)二錢,當歸五分,神曲(炒)七分,柴胡三分,升麻二...
培腎元煎,藥品,主治陰黃。處方來源 《雜症會心錄》卷下。 藥物組成 熟地2錢,當歸2錢,山藥1錢,枸杞1錢,附子1錢,白朮1錢5分,茯苓1錢5分,炙甘草1錢,炮姜8分,黃耆1錢5分,人參1錢。 加減 功效 大補腎元。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用藥禁忌 臨床套用 藥理作用 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
二陳四物去熟地加天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因方論集要》卷一。主治血少痰多之眩暈。症見形體肥胖,面色無華,胸膈滿悶,眩暈則欲吐,視物旋轉,舌淡苔白膩,脈緩。組成 陳皮6g,半夏、茯苓、當歸、白芍各10g,天麻、川芎各6g,甘草(炙)3g。用法用量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主治 血少痰多之眩暈。運用...
水2鐘,煎7分,食遠服。主治 陽虧眩暈。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地黃、萸肉、山藥補足三陰經,澤瀉、丹皮、茯苓補足三陽經。髒者,藏精氣而不泄,以填塞濁陰為補;腑者,如府庫之出入,以通利清陽為補。復以肉桂從少陽納氣歸肝,附子從太陽納氣歸腎,加歸、芍者養血生精,並可以柔桂、附之剛也。
只在上半一身。【處方】茯苓、半夏、杏仁、熟附子、生薑、砂仁。【功能主治】外冒陰暑,內滯不消,口渴喜熱而不喜冷,大汗如雨,只在上半一身。【各家論述】茯苓、半夏通陽;杏仁能利肺氣;砂仁可和中焦;附子挽回失散之元陽,並可收斂營液;生薑辛以宣其陰凝。【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二 ...
痧後清熱湯是以玉竹、白沙參、地骨皮、川斛、麥冬、生甘草為主料的湯劑 痧後清熱湯 【藥物組成】玉竹、白沙參、地骨皮、川斛、麥冬、生甘草。【處方來源】《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引葉天士方。【方劑主治】瘀後伏火未清,內熱身痛。【各家論述】肺主清肅,胃主宗筋,伏火熏灼,故內熱身痛。方以沙參、地骨皮、...
《證因方論集要》卷四 方名 清肝疏膽湯 組成 冬桑葉、丹皮、柴胡、赤芍(炒)、料豆衣、玉竹、甘草(生用)、當歸。主治 腫腮誤服過辛散。各家論述 汪石來曰:耳之前後雖屬少陽,而厥陰部位亦會於此。《經》曰:頸項者,肝之俞。故用柴胡、丹皮以疏少陽,當歸、赤芍以緩厥陰,冬桑葉、料豆皮能清風熱,...
甘草節、金銀花。處方來源 《證因方論集要》卷一。方劑主治 肺癰,咳嗽吐膿血,咳引胸中痛。各家論述 苡仁甘寒,益胃補肺;銀花甘平,除熱解毒,用以為君。川貝母辛散肺郁,甘草節甘瀉肺火,用以為臣。白及苦平,肺損可以復生;葶藶甘辛,肺閉可以疏泄;桔梗開提,橘紅宣通,用以為佐使。共成化毒之功。
小便不通。用徐長卿(灸過)半兩,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兩,滑石二兩,檳榔一分,瞿麥穗半兩。每服五錢,水煎,再加朴硝一錢,溫服。此方名徐長卿湯。暈車暈船。用徐長卿、石長生、車前子、車下李根此,等分搗碎,取半合裝在袋子裡懸衣帶上。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徐長卿1兩,製成煎劑或片劑...
三汁治矽肺[方 劑] 大白蘿蔔、鮮茅根、荸薺各適量,雞內金、麻黃、貝母、牛蒡子、桔梗、枳殼、石解、枇杷葉(隨症加減,請教醫生)。 [制用法] 將鮮蘿蔔、茅根、荸薺洗淨,搗爛取汁,再將雞內金等八味中藥煎湯,然後與三汁混合一起飲用。 [功 效] 治矽肺。 [驗 證] 據《嶺南草藥志》介紹:服此方...
參術壯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引葉天士方。主治風濕阻遏經隧,為腫為痛。組成 人參、生白朮、黃耆(炙)、桂枝、當歸(炒)、甘草(炙)、煨姜、南棗。主治 風濕阻遏經隧,為腫為痛。方義 參、術、耆補氣以實衛陽,則幌籬固而邪無由乘矣;桂枝、甘草,辛甘和陽;當歸通絡;姜、棗和營衛...
31、茅根 32、百合 33、酸漿 34、紫參 35、淫羊藿 36、蠡實 《本草圖經》卷七:草部中品之下 1、款冬花 2、牡丹 3、防己 4、澤蘭 5、地榆 6、白前 7、百部 8、王瓜 9、薺 10、高良姜 11、積雪草 12、莎草 13、惡實 14、小薊根 15、艾葉 16、水萍 17、葒草 18、海藻 19、鳧葵 20、鱧腸 21、醬...
⑷膀胱濕熱蘊結小便淋瀝赤澀者,可用海金沙、車前子、白茅根等同用,以清熱利尿通淋。藥用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洗淨,切段,乾燥。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適合人群:體虛有寒者、孕婦禁服。功能主治: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熱病煩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小兒驚啼,肺熱...
既濟豁痰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出自《雜症會心錄》卷上。【主治】頭痛厥逆,痰聚胞絡,目定口噤,手足冷不過肘膝,屬陰虛有火者。【各家論述】《證因方論集要》:腎陰不足而陰火沖逆者,以生地甘寒瀉腎火,丹皮辛涼瀉膽火;歸、芍益血,即以熄內風;茯神、柏子、棗仁入心包絡,鉤藤、竹瀝可以清熱緩急。病...
痰聚胞絡,目定口噤,手足冷不過肘膝,屬陰虛有火者。附註 《玉案》本方用法:加童便半酒杯,溫服。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證因方論集要》:“腎陰虛則陽偏勝,故載血上行而致衄。是方也,阿膠能補虛,黃芩能養陰,甘草能緩急,茜根、側柏、生地則皆去血中之熱,能生陰於火亢之時者也。”
清熱安蛔湯是一種藥物,由麥冬、丹皮、貝母、黑豆等材料組成。簡介 編號: 50841 名稱: 清熱安蛔湯 別名:清熱安蛔湯 組成: 麥冬、丹皮、貝母、黑豆、甘草、銀花、黃連、地骨皮、黃泥。出處: 《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引汪蘊谷方。主治: 邪熱在胃,蛔為熱迫,不能自容,上逆而出。用法用量:各家論述: 胃熱有餘...
蠡實 瞿麥 玄參 秦艽 百合 知母 貝母 白芷 黃芩 狗脊 石龍芮 茅根 紫草 前胡 敗醬 白鮮 紫參 藁本 石韋 草薜 白薇 菝葜 大青 艾葉 鼠黏子 地榆 大薊 小薊 澤蘭 防己 天麻 高良姜 百部根 茴香子 ……木部 果部 米谷部 菜部 附錄 附一 古代道地藥材產區區劃對照 附二 近現代道地藥材產區 主要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