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市茅山中心校源於“茅山學堂,是由景德禪寺方丈密海創始於1918年,聘泰州名儒孫冰為校長,坂倫村田子固任教師,教室是山寺中的讀書堂,學生30餘人,均是茅山鄉村人氏,時屬東台縣境內的第一所鄉村學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化市茅山中心校
- 創辦時間:1918年
- 現任校長:陳愛華
- 首任校長:孫冰
校史,理念,
校史
1958年茅山公社中心校建立。56年至66年間,先後有金立言、陳中炎(代理校長)、翟永清、翟敏、何義賓、凌德仁、滕仕俊、宋朝桂等人任過校長。
1966年起,學校處於文化大革命“教育鬧革命”的動亂之中。
1970年起,興化縣文教局先後任命的校長有:張啟國、蔣春扣、趙春輝、湯永龍。其間,學校辦起“五·七”工廠,辦起“小農場”。其間一度中心國小為“五·七”學校,設有國中。
1976年建立鎮文教科,湯永龍任文教科長,並負責學校工作。
1979年9月趙伍誠任校長,楊金森任副校長。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得到重視,配齊了學校管理職能科室,特別是少先隊工作,團縣委學少部多次在學校舉行了歸應虹祖全縣現場活動,由少先隊工作負責人金厚成、時彬、許湘山創辦的少先隊校外“小隊之家”,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被團縣委、縣教育局在全縣推廣,由山亮撰寫的題為“小隊之家灶提厚”的經驗文章,發表在《江蘇教育》雜誌上。
1987年9月,趙伍誠為教管辦主任,金厚成任中心國小校長,史昭宏任副校長。校領導多次向鎮黨委政府建議,啟動中心國小搬遷工程,實施六年義務教育,鎮北區域新建了中心國小,95年9月學校從原來的東嶽廟遷址鎮北香山路,新校址占地15畝,建築面積3500M,容納1000名左右學生就讀,16個班級,教職員工40名左右。
1997年4月,金厚成接任教管辦主任,金鋒任中心國小校長,金森山、金厚策任副校長。當時處於生源的高峰期,學校秉持新的辦學理念,弘揚學校文化傳統,創新管理工作思路,謀求事業長足發展,打造學校視窗品牌,輻射村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常規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檔案資料積累、教學設備添置、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出規範、持續、發展的勢頭,贏得了省、市教育領導的肯定,贏得了社會的讚許,贏得了人民的好評。2000年,撤消了原教管辦機構,金厚成任教育助理兼中心國小校長,金鋒任主持工作常務副校長,金森山、金厚策為副校長。2000年—2006年連續七年在市局年度考核中榮獲綜合先進單位。在此間,學校10多次接受省和泰州市的領導、教育專家檢查評估調研。1998年12月,中國書法教育委員會命名學校為“全國書法實驗學校”。2001年12月,我鎮被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2002年9月,學校評為泰州市首屆模範學校。2003年5月,學校被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十年間,金厚成、金森山、姜根英等同志,受全國、省表彰;金森山同志評為興化市名教師;陳小華、姜根英教師評為興化市“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金雙英、倪春華、盧麗萍、姜根英、甘網英等部分教師在興化市會課比賽中分別獲獎。
2004 ~2007年學校分別實施了“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項配套”工程,教育的裝備水平基本達到現代化辦學條件的標準。
2005年學校新建了能容納250名學生的住宿、就餐生活區。隨著布局調整,生源減少,部分村小學生撤至中心國小就讀。
2007年12月,管理體制調整改革,茅山鎮中心國小調整為茅山中心校,實行“九年一貫制”,金厚成任校長,陸曙芳、孫愛華、金森山、金厚策、陳愛華任副校長。學校分設國中部、國小部。全鎮有教職員工186人,小學生1200人,國中生1000人左右。
理念
茅山教育人將利用“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平台,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在理想和榮譽的激勵下,不斷向著更高、更遠、更輝煌的目標邁進!
茅山這塊蘇中道教、佛教的發祥地,孕育了“茅山號子”、“茅山會船”、“茅山民俗節”的文化產生,開創了茅山教育輝煌如炬、彪炳嫌厚盼敬千秋的詩篇。
“茅山國民國小”的成立於1935年,唐煜(東台母里鄉師畢業生)任校長,學校由山寺讀書堂遷址至山下關帝廟,教室是廟中的三官殿。學生逐年增加,規模也不斷擴大,人事變動頻繁,九年間歷任過校長的有:王藏之、陳亨、陳永德、房又齡、費壽寅等人。
“茅山完全國小”成立於1944年9月,校長蔡忠,金立言。完全國小的成立合併了鄉內的七、八所私塾。1946年10月,新四軍北撤,學校在戰亂中解散。
“茅山國小”恢符諒希復於1948年8月,紀文偉、湯善泉、劉文俊先後任過校長。
“茅山區中心校”(中心小煮喇婆學)建立於1951年9月,興化縣文教局任命陳寶璜為區中心校校長,55年9月金立言任校長。此時的區中心校以優質的教學質量名列昭陽趨笑實小之前,在歷屆的國小犁連淚畢業考試中均有40多名學生被省揚中、泰中、興中錄取,以較高升學率贏得了學校聲譽,吸納了顧莊、邊城等外地的學生來茅山就讀,在校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1956年2月茅山鄉中心校建立。
1958年茅山公社中心校建立。56年至66年間,先後有金立言、陳中炎(代理校長)、翟永清、翟敏、何義賓、凌德仁、滕仕俊、宋朝桂等人任過校長。
1966年起,學校處於文化大革命“教育鬧革命”的動亂之中。
1970年起,興化縣文教局先後任命的校長有:張啟國、蔣春扣、趙春輝、湯永龍。其間,學校辦起“五·七”工廠,辦起“小農場”。其間一度中心國小為“五·七”學校,設有國中。
1976年建立鎮文教科,湯永龍任文教科長,並負責學校工作。
1979年9月趙伍誠任校長,楊金森任副校長。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得到重視,配齊了學校管理職能科室,特別是少先隊工作,團縣委學少部多次在學校舉行了全縣現場活動,由少先隊工作負責人金厚成、時彬、許湘山創辦的少先隊校外“小隊之家”,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被團縣委、縣教育局在全縣推廣,由山亮撰寫的題為“小隊之家”的經驗文章,發表在《江蘇教育》雜誌上。
1987年9月,趙伍誠為教管辦主任,金厚成任中心國小校長,史昭宏任副校長。校領導多次向鎮黨委政府建議,啟動中心國小搬遷工程,實施六年義務教育,鎮北區域新建了中心國小,95年9月學校從原來的東嶽廟遷址鎮北香山路,新校址占地15畝,建築面積3500M,容納1000名左右學生就讀,16個班級,教職員工40名左右。
1997年4月,金厚成接任教管辦主任,金鋒任中心國小校長,金森山、金厚策任副校長。當時處於生源的高峰期,學校秉持新的辦學理念,弘揚學校文化傳統,創新管理工作思路,謀求事業長足發展,打造學校視窗品牌,輻射村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常規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檔案資料積累、教學設備添置、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出規範、持續、發展的勢頭,贏得了省、市教育領導的肯定,贏得了社會的讚許,贏得了人民的好評。2000年,撤消了原教管辦機構,金厚成任教育助理兼中心國小校長,金鋒任主持工作常務副校長,金森山、金厚策為副校長。2000年—2006年連續七年在市局年度考核中榮獲綜合先進單位。在此間,學校10多次接受省和泰州市的領導、教育專家檢查評估調研。1998年12月,中國書法教育委員會命名學校為“全國書法實驗學校”。2001年12月,我鎮被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2002年9月,學校評為泰州市首屆模範學校。2003年5月,學校被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十年間,金厚成、金森山、姜根英等同志,受全國、省表彰;金森山同志評為興化市名教師;陳小華、姜根英教師評為興化市“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金雙英、倪春華、盧麗萍、姜根英、甘網英等部分教師在興化市會課比賽中分別獲獎。
2004 ~2007年學校分別實施了“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項配套”工程,教育的裝備水平基本達到現代化辦學條件的標準。
2005年學校新建了能容納250名學生的住宿、就餐生活區。隨著布局調整,生源減少,部分村小學生撤至中心國小就讀。
2007年12月,管理體制調整改革,茅山鎮中心國小調整為茅山中心校,實行“九年一貫制”,金厚成任校長,陸曙芳、孫愛華、金森山、金厚策、陳愛華任副校長。學校分設國中部、國小部。全鎮有教職員工186人,小學生1200人,國中生1000人左右。
茅山教育人將利用“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平台,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在理想和榮譽的激勵下,不斷向著更高、更遠、更輝煌的目標邁進!
2005年學校新建了能容納250名學生的住宿、就餐生活區。隨著布局調整,生源減少,部分村小學生撤至中心國小就讀。
2007年12月,管理體制調整改革,茅山鎮中心國小調整為茅山中心校,實行“九年一貫制”,金厚成任校長,陸曙芳、孫愛華、金森山、金厚策、陳愛華任副校長。學校分設國中部、國小部。全鎮有教職員工186人,小學生1200人,國中生1000人左右。
理念
茅山教育人將利用“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平台,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在理想和榮譽的激勵下,不斷向著更高、更遠、更輝煌的目標邁進!
茅山這塊蘇中道教、佛教的發祥地,孕育了“茅山號子”、“茅山會船”、“茅山民俗節”的文化產生,開創了茅山教育輝煌如炬、彪炳千秋的詩篇。
“茅山國民國小”的成立於1935年,唐煜(東台母里鄉師畢業生)任校長,學校由山寺讀書堂遷址至山下關帝廟,教室是廟中的三官殿。學生逐年增加,規模也不斷擴大,人事變動頻繁,九年間歷任過校長的有:王藏之、陳亨、陳永德、房又齡、費壽寅等人。
“茅山完全國小”成立於1944年9月,校長蔡忠,金立言。完全國小的成立合併了鄉內的七、八所私塾。1946年10月,新四軍北撤,學校在戰亂中解散。
“茅山國小”恢復於1948年8月,紀文偉、湯善泉、劉文俊先後任過校長。
“茅山區中心校”(中心國小)建立於1951年9月,興化縣文教局任命陳寶璜為區中心校校長,55年9月金立言任校長。此時的區中心校以優質的教學質量名列昭陽實小之前,在歷屆的國小畢業考試中均有40多名學生被省揚中、泰中、興中錄取,以較高升學率贏得了學校聲譽,吸納了顧莊、邊城等外地的學生來茅山就讀,在校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1956年2月茅山鄉中心校建立。
1958年茅山公社中心校建立。56年至66年間,先後有金立言、陳中炎(代理校長)、翟永清、翟敏、何義賓、凌德仁、滕仕俊、宋朝桂等人任過校長。
1966年起,學校處於文化大革命“教育鬧革命”的動亂之中。
1970年起,興化縣文教局先後任命的校長有:張啟國、蔣春扣、趙春輝、湯永龍。其間,學校辦起“五·七”工廠,辦起“小農場”。其間一度中心國小為“五·七”學校,設有國中。
1976年建立鎮文教科,湯永龍任文教科長,並負責學校工作。
1979年9月趙伍誠任校長,楊金森任副校長。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得到重視,配齊了學校管理職能科室,特別是少先隊工作,團縣委學少部多次在學校舉行了全縣現場活動,由少先隊工作負責人金厚成、時彬、許湘山創辦的少先隊校外“小隊之家”,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被團縣委、縣教育局在全縣推廣,由山亮撰寫的題為“小隊之家”的經驗文章,發表在《江蘇教育》雜誌上。
1987年9月,趙伍誠為教管辦主任,金厚成任中心國小校長,史昭宏任副校長。校領導多次向鎮黨委政府建議,啟動中心國小搬遷工程,實施六年義務教育,鎮北區域新建了中心國小,95年9月學校從原來的東嶽廟遷址鎮北香山路,新校址占地15畝,建築面積3500M,容納1000名左右學生就讀,16個班級,教職員工40名左右。
1997年4月,金厚成接任教管辦主任,金鋒任中心國小校長,金森山、金厚策任副校長。當時處於生源的高峰期,學校秉持新的辦學理念,弘揚學校文化傳統,創新管理工作思路,謀求事業長足發展,打造學校視窗品牌,輻射村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常規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檔案資料積累、教學設備添置、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出規範、持續、發展的勢頭,贏得了省、市教育領導的肯定,贏得了社會的讚許,贏得了人民的好評。2000年,撤消了原教管辦機構,金厚成任教育助理兼中心國小校長,金鋒任主持工作常務副校長,金森山、金厚策為副校長。2000年—2006年連續七年在市局年度考核中榮獲綜合先進單位。在此間,學校10多次接受省和泰州市的領導、教育專家檢查評估調研。1998年12月,中國書法教育委員會命名學校為“全國書法實驗學校”。2001年12月,我鎮被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2002年9月,學校評為泰州市首屆模範學校。2003年5月,學校被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十年間,金厚成、金森山、姜根英等同志,受全國、省表彰;金森山同志評為興化市名教師;陳小華、姜根英教師評為興化市“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金雙英、倪春華、盧麗萍、姜根英、甘網英等部分教師在興化市會課比賽中分別獲獎。
2004 ~2007年學校分別實施了“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項配套”工程,教育的裝備水平基本達到現代化辦學條件的標準。
2005年學校新建了能容納250名學生的住宿、就餐生活區。隨著布局調整,生源減少,部分村小學生撤至中心國小就讀。
2007年12月,管理體制調整改革,茅山鎮中心國小調整為茅山中心校,實行“九年一貫制”,金厚成任校長,陸曙芳、孫愛華、金森山、金厚策、陳愛華任副校長。學校分設國中部、國小部。全鎮有教職員工186人,小學生1200人,國中生1000人左右。
茅山教育人將利用“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平台,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在理想和榮譽的激勵下,不斷向著更高、更遠、更輝煌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