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黑枯病是由茄棒孢菌引起的、發生在茄子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發生嚴重時也可危害果實和莖。葉片初期為灰紫黑色圓形小點,擴大成直徑為0.5-1厘米,圓形或不規則斑,周緣紫黑色,內部色較淺,有時形成輪紋;果實染病,在病果表面密生無數水泡狀隆起;莖染病,病菌由收穫後果柄切口引起的傷口部位侵入,引起枯枝。
茄子黑枯病是保護地栽培茄子偶發的病害,該病可導致茄子的品質和產量嚴重下降。該病受氣象條件的影響較大。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病,5-6月份晴天保護地內溫度上升,溫度管理不嚴格時,發病程度增加。
茄子黑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在重發病區種植條茄等較抗病品種;從無病留種株上採收種子,在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實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摘除病葉,收穫後清潔田園。茄子開花結果後注意調查病害的發生情況,在病害發生始盛期前還可以採用藥劑防治,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3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茄子黑枯病
- 外文名:Eggplant black rot
- 病原:茄棒孢菌
- 為害作物:茄子
- 危害部位:葉片、果實、莖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 葉片染病,發病初始產生水漬狀小點,擴大後形成5-10毫米大小的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紫褐色,病斑中央顏色稍淺,有極明顯的眼球狀輪紋;發病嚴重時葉片上密布病斑,並可相互重疊連成枯葉斑塊,導致植株落葉、早衰。發病中後期病症與茄褐紋病的區別是在同心輪紋上無小黑點產生,與茄早疫病的區別是病斑顏色偏深,病斑偏小。
- 果實染病,在病果表面密生無數水泡狀隆起。
- 莖染病,病菌由收穫後果柄切口引起的傷口部位侵入,引起枯枝;或從莖的分枝處侵入,病呈暗褐色凹斑,發病後期使莖桿枯死。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用抗病品種:在重發病區種植條茄等較抗病品種。
- 採種:從無病留種株上採收種子,選用無病種子。
- 輪作:重病田應與其他蔬菜實行3年輪作制,以減輕病害發生。
- 加強管理:發病後及時摘除病葉,收穫後清潔田園。施足腐熟糞肥,增施磷、鉀肥,勿偏施氮肥。
- 生態調控:溫室中應及時放風排濕,切忌灌水過量,防止高溫高濕環境的出現,可有效抑制病害的發展。
化學防治
- 種子消毒:引進商品種子在播前乾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包衣,包衣使用劑量為種子重量的4-5‰,包衣後晾乾播種。
- 藥劑噴霧噴霧:茄子開花結果後注意調查病害的發生情況,在病害發生始盛期前開始用藥防治,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3次。綠色防治用藥:可選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捷菌)1500-2000倍(每畝用量50-75克);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每畝用量240-300克);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好力克)3000-4000倍液(每畝用量25-35克);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0克)等噴霧。常規防治用藥:可選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速克靈)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農利靈)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撲海因)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125克)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