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范粲
- 字號:承明
- 所處時代:魏末晉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陳留外黃
- 出生時間:202年
- 去世時間:285年
- 官職:武威太守
人物生平,步入仕途,盡忠曹魏,不發一言,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太子曹芳即位,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輔政,范粲被派往武威任太守。任後在郡內即聘用良才,建設學校,鼓勵農耕。當時戎夷經常侵入邊境,范粲就設定防備,導致戎夷不敢侵犯。而又因為郡內一遍太平,一些珍貴玩意開始流行,范粲就立令管制,平息郡內奢華行為。及後因其母年老而辭官,但因武威郡接近敵軍,以致范粲多次再上任又辭官,朝廷格外貶其官為樂涫縣縣令。不久轉為太宰從事中郎,但其母恰巧身故而辭官。到服喪期滿,復官為太宰中郎。
盡忠曹魏
到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被大將軍司馬師廢去帝號,貶為齊王,被遷到金墉城,另立曹髦為帝。曹芳出城之時,范粲以當時居喪或遭到其他凶事時所穿的白色衣服送別曹芳,以表其對魏之忠心,其行為感動了很多人。及後司馬師輔政每次召開會議,范粲例不出席,但朝廷因為范粲的名望都容忍他。又因為范粲聲稱自己患疾而足不出戶,於是特別改范粲為侍中。
不發一言
為表其對魏之忠心,除以白色衣服送別曹芳之外,范粲還至死一直不說話,住在車上,腳不落地。其子孫經常侍候其左右,每當有大事需要范粲給意見,其妻子及兒子均以范粲之後的行動作為其贊成或反對之表態,如果問范粲意見之後范粲不動,代表其贊成,反之如果范粲睡臥不寧,代表其反對。
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時代,和范粲同郡而且為當時太子中庶子的孫和推薦范粲,稱其行為高尚,如果范粲可以醫好其怪病,可以幫助西晉。其後司馬炎下詔要求郡縣給予范粲醫藥,加賜二千石祿養病和布百匹。但其長子范喬以父患病為藉口婉拒。
太康六年(285年),范粲去世,享年八十四歲,死在平時寢住的車上。
歷史評價
劉毅:使范武威疾若不篤,是為伯夷、叔齊復存於今。如其信篤,益是聖主所宜哀矜。
《晉書》:余之數子,或移病而去官,或著論而矯俗,或箕踞而對時人,或弋釣而棲衡泌,含和隱璞,乘道匿輝,不屈其志,激清風於來葉者矣。
贊曰:厚秩招累,修名順欲。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粹岩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盛如梓:司馬氏纂魏,范粲稱疾不出,寢於所乘車,足不履地凡三十六年,壽八十四歲終於車中。三子全身遠害,志趣一同,善於避禍者也。
王世貞:余觀自古忠臣介士之於故國,未有如范粲承明者。其持志列於微箕,保身巧於夷勝。夫口舌步武之際人所最難撿,攝持而至於三十六年之久,卒以天年終。此豈慷慨殺身可同年而語哉?且其不辱。在廢立之時而不在於移鼎之際,沈幾先哲雖聖賢何以加焉。伯孫以弘博之資,率其二弟,棄學業、屏人事,而奉承明沒齒不官,可謂生能養志。沒能繼志者也。養志繼志孝之純也。變世不屈忠之純也。伯孫有焉。武帝優容之。而不忮不奪,其猶有君人之度哉。傳稱太宰從事中郎誤當時未避師而稱太宰,亦無官太宰與太師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