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珂

范立珂

范立珂,河南南陽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認知語言學學會、上海市語文學會、香港語言學學會會員。碩士、博士分別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先後師從陳忠教授、王德春教授、金立鑫教授。2012於香港城市大學做訪問學者,師從潘海華教授。2015年起在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熊學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句法學、語義學、認知語言學。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研究項目1項,主持校級科研項目多項。已在《語言教學與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漢語學習》《外語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4--2007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碩士 師從陳忠教授
2010--2013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博士 師從王德春、金立鑫教授
2015--2018復旦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在職)師從熊學亮教授
2012.10--2013.03香港城市大學 訪問學者 師從潘海華教授
2017.10--2018.10 美國俄勒岡大學 訪問學者 師從PROFESSOR ZHUO JING-SCHMIDT(井茁教授)
2007----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教師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部分)
(1)主持在研2022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22FYYB005)《“起、起來”語義系統新解:事件表達、時空轉換及漢外對比研究》(2022-)
(2) 主持完成2019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項目(2019PJC089)《“起”類位移事件表達的漢、英、日、韓對比研究》(2019-2023)
(3) 主持完成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度校級規劃基金項目 (2019114001)《從位移事件表達看現代漢語“起”的句法語義體系的內在機制》(2019--2021)
(4) 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8批面上資助項目一等(159641)《位移事件表達方式的類型學考察》(2015-2017)
(5) 主持完成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4YJC740020)《位移事件的表達方式探究》(2014-2017)
(6) 主持完成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I類高峰學科第一批建設項目《平衡語種樣本視閾下位移事件表達方式的類型與共性考察》(2016-2019)
(7) 主持完成上海外國語大學2016年導師學術引領計畫項目《漢語趨向動詞的中、英、韓對比及其對應的漢語教學策略研究》(2016-2018)
(8) 主持完成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度校級規劃基金項目(KX151297)《位移事件的表達方式研究——“運動”與“路徑”、“句法核心”與“意義核心”的互動與合作》(2013-2015)
(9) 主持完成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七屆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句法位置與概念變化的對應,句法核心和意義核心的互動——談“來、去”的三種“位移概念”》(20102-2013)
(10) 主持完成上海外國語大學第六屆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V走”和“V去”的替換條件及其認知理據——兼分析動趨式各“V趨”結構的區別性特徵》(2011-2012)
(11) 參與2013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科研培育團隊項目《當前漢語發展的新變化研究》(QJTD13WCX01)(2013-2016)
(12) 參與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度校級重大科研項目《漢語國際教育和中國文化傳播的對策研究》(KX161052)(2013-2016)
(13) 參與2014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科研創新團隊項目成員《中國文化“走出去”視角下的漢語及漢語國際教育研究》(QJTD14LQN01)(2014-2017)
·出版著作(選)
《位移事件的表達方式探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學術論文(選)
(1)現代漢語“起”的句法語義系統新解:事件表達與時空轉換,《外語研究》(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23年第3期。
(2)試探“進、出”的位移事件表達,《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16年第4期。
(3)位移事件表達中各概念的組合方式研究,《海南師範大學學報》(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2016年第3期。
(4)位移事件表達中動體和背景的相互關係及其編碼特徵,《對外漢語論叢》第十輯,陳慧忠主編,學林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5)現代漢語“路徑”概念的多種編碼方式探究,《現代語言學》第一輯,上海市語文學會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6)“V走”和“V去”的替換條件及其認知理據——兼談動趨式的認知分析,《外語與文化研究》第十二輯,馮慶華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7)位移事件表達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述評--兼談關於位移事件表達方式研究的新方案,《對外漢語論叢》第九輯,陳慧忠主編,學林出版社, 2014年3月出版。
(8)句法分布與概念變化的對應與互動——談“來/去”的三種“位移概念”,《語言教學與研究》(CSSCI來源期刊)2014年第1期。
(9)談時空概念轉換對“上下”句法語義對應的內在制約,《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14年第2 期。
(10)“V來”和“V到”的替換條件及認知動因,《漢語學習》(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1期。
(11) “V走”和“V去”的替換條件及其認知理據,《外語研究》(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2期。
(12)關於副詞“就”義項的“合”的問題的討論,《南陽師範學院院學報》(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2009年第3期。
(13)副詞“就”的三種句式的語義語用分析,《長沙大學學報》(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2009年第6期。
(14)連詞“以至”“以致”和“甚至”的語義語用比較及認知分析,《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15)副詞“就”的隱喻認知機制探析,《邵陽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16)漢語國中級水平日本留學生構詞能力測試與偏誤分析,《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6期。
(17)“就”與“了”的隱現問題:“銜接”義和“完成”義的“一致性” 《社科縱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9年第6期。
(18)關於副詞“就”義項的“分”的問題的討論,《周口師院學報》(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2008年第4期。
(19)“上”字的隱喻認知機制,《外語與文化研究》第六輯,吳友富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20)信息控制修辭理論指導下的L2教師語言探析,《河南教育學院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
(21) 語氣副詞“都”的功能及內在動因,《對外漢語論叢》第五輯, 王德春主編,學林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22)淺探“怒”範疇中的身體隱喻,《周口師院學報》(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2006年第6期。
(23)“上”字的隱喻分析,《河南教育學院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

獲獎記錄

專著《位移事件的表達方式探究——“運動”與“路徑”,“句法核心”與“意義核心”的互動與合作》研究,獲2016年度上海外國語大學科研成果獎,學術著作類,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