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見於《戰國策》楚策一,
楚王問於范環曰:“寡人慾置相於秦,孰可?”對曰:“臣不足以知之。”王曰:“吾相甘茂可乎?”范環對曰:“不可。”王曰:“何也?”曰:“夫少舉,上蔡之監門也。大不如事君,小不如處貯,以苛廉聞於世,甘茂事之順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好譖,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而不可相秦。秦之有賢,相也,非楚國之利也。且王嘗用滑于越而句章,昧之難,越亂,故楚南察瀨胡而野江東。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亂而楚治也。今王以用之于越矣,而忘之於秦,臣以為王鉅速忘矣。王若欲置相於秦乎?若公孫郝者可。夫公孫郝之於秦王,親也。少與之同衣,長與之同車,被王衣以聽事,真大王之相已。王相之,楚國之大利也。”
譯文
楚王問范環說:“我想推薦一個人到
秦國往做相國,誰可以往呢?”范環回答說:“我不可能知道。”楚王說:“我打算派甘茂往秦國做相國,可以嗎?”范環回答說:“不可以。”楚王說:“為什麼?”范環說:“史舉是上蔡地方看城門的小吏,大事,不可能治國,小事,不可能治家。但以剛直、嚴厲著名於世。這樣的人很難和他相處,可是,甘茂和他相處得很好,能順他的意。所以,就象秦惠王那樣英明,秦武王那樣精幹,張儀那樣好進讒,甘茂給他們做事,卻一連提升了十次,也沒有獲罪,甘茂真是一個賢能的人。然而您不能讓他往秦國做相國。由於秦國有了賢相,這對楚國不利。再說大王曾經派召滑到越國往做事,得到了越地句章;固然楚國有唐昧之難,但因越國內亂,所以楚國還能統治越國南邊的瀨湖,使楚境一直擴展到江東。估計大王您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功績,是由於越國遭受了內亂,而楚國治理得好的緣故,如今大王已經在越國運用了治世的辦法,卻忘了在秦國用這種辦法,我不理解大王何以遺忘得這么快啊。您若要推薦人往秦國做相國,那末公孫郝這人可以。公孫郝對秦王來說,他們是親戚。少年時共穿一套衣服,長大後同坐一輛馬車,還穿著秦王的衣服上朝聽政,他可真是大王推薦的相國了。您派他往秦國做相國,這對楚國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