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錦,曾擔任:南方日報社社長、總編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2006年年底,從南方報業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受聘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以錦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
- 職業:新聞工作者
- 畢業院校: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系
- 主要成就:曾任南方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簡介,經歷,理念,榮譽,業績,
簡介
范以錦,廣東省大埔縣茶陽鎮西湖村人。1946年出生於馬來亞(現馬來西亞),1949年隨父母回國。1969年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系,1970年進入南方日報社工作,曾任南方日報社社長、總編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現任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曾被《傳媒》《今傳媒》《南方周末》等媒體評為“中國傳媒年度人物”“最具影響力傳媒人物”“最具創新成就傳媒人物”“最具讚許人物”等稱號。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新聞協會主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等職務。著有《南方報業戰略》一書。
范以錦一直保持低調而隨和的個性。他在南方報業首次提出“報系理念”,先後創建了“21世紀報系”“南周報系”“南都報系”三大報系組織運營結構,提出並實施“龍生龍、鳳生鳳”的快速發展系列報刊的滾動發展模式。如此一來,整個集團運作有序,品牌價值管理已經形成了集團、報系和媒體三個層次的金字塔結構。在他帶領的南方報人的共同努力下,集團各報刊以新的品牌理念和強勢出擊雄踞一方,使得“南方”二字萬眾矚目。雖然“南方報業”名揚海外,但在2003年以前,范以錦並不為人知。被《南方周末》評為2003年度“致敬之年度最具讚許傳媒人物” 後,他在公眾場合的露面也逐漸多了起來。
經歷
廣東省大埔縣茶陽鎮西湖村人,1946年出生於馬來亞,1949年隨父母回國。1969年,范以錦從暨南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1970年進入南方日報社後,先在廣東佛岡縣湯塘公社岑坑大隊任副大隊長。一年後,回到南方日報工商部當記者,後任梅州記者站和廣州記者站站長,南方日報社政科文部主任、編委、副總編輯、總編輯、社長、高級記者,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第六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第八屆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廣東省第八屆老新聞記者協會會長;中共廣東省委第九屆候補委員;廣東省第九屆政協常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2006年年底,從南方報業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受聘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後又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2009年4月,任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會副會長。2017年,受聘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曾受聘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理念
追蹤行業前沿,與時俱進提出新理念和創新發展模式。掌舵南方報業期間,范以錦提出“抓好深度報導、典型報導、批評報導三個拳頭產品”。2006年提出構建“新聞數碼港”的理念。
做院長和做社長的最大不同在哪裡?這是范以錦當院長常思考的問題。“做院長要靜心研究學問,做社長要緊張應對挑戰。”宣傳有紀律,討論無禁區。在校園裡,具有相對寬鬆自由的話語環境,而在媒體裡,言行要特別慎重。報紙上的言論、報導,有嚴格的口徑。他認為,做好一個社長對做好一個院長是有幫助的。
傳媒業是實踐性很強的行業,但決不能培養適應性弱的“新聞技工”,業界迫切需要既有理論又有實操經驗的傳媒大學生。范以錦認為,傳媒教育要確立這種觀念:業界對新聞人才的要求就是我們傳媒教育培養的目標。如果說綜合素質,應該包括三個方面:職業道德、專業精神、創新能力。如果從業務的角度來看,傳媒采編部門需要的大學生應是“三項基本創新能力”兼備:一是適應新聞內容創新的過硬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二是具有洞察社會的特有視覺和方法的能力;三是把握新聞發展趨勢的創新能力。當然“三種基本創新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范以錦表示:“學生要自覺培養持續學習的能力,使之成為永不衰竭的‘創新能力’的源泉。” 作為院長,他對傳媒教育充滿期待:建立適應傳媒業發展趨勢的有深度、有高度,能應對各種挑戰的傳媒教育體系。從傳媒教育大綱到課程設定,到專業設定,到新聞理論研究,傳媒教育要不斷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並不斷創新。作為新聞前輩,他對年輕新聞人寄予厚望:執著追求新聞的理念和強化持續學習的能力。不論是在學界還是在業界,現有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形勢需要。而學習的動力正是理想和理念。在走過了人生的六十多個春秋之後,范以錦這樣總結自己:“年輕時候的夢想與追求是模糊的,但到了中老年後,愈來愈清晰,甚至對理想和追求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榮譽
作品多次獲國家級或省級新聞獎。1992年,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同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證書。
2002年,被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國報業協會評為“全國報業先進經營管理工作者”。
2003年,入選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和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年度報告,列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人物誌”15人之一;入選南方周末2003年度“最具讚許傳媒人物”;經社會名流、專家推薦入選南方周末2006年度傳媒“特别致敬”人物;
2006年,在傳媒雜誌與人大新聞學院、復旦新聞學院等聯辦的“首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上,獲評“2005年度中國十大創新傳媒人物”。
2008年,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等頒發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60名社會人物”獎。
2009年,獲中國新聞史學會和中國傳媒大會專家評審委員會授予“共和國60年傳媒影響力人物”榮譽。
2011年11月應星雲大師邀請赴台獲頒“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之海外地區“傳播貢獻獎”
2012年獲廣東首屆新聞終身榮譽獎
2017年獲第五屆范敬宜新聞教育良師獎。
業績
出版作品集一本、專著兩本,主編廣東百科全書《新聞篇》,主編出版《數位化時代的傳媒產業》一書,組織策劃出版《準記者培訓教材》和《南方報業采編精英演講錄》。專著《南方報業戰略》獲廣東省2004-200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參與了《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籌辦,1995年初,《南方都市報》(內刊版)創刊之初,受南方日報劉陶社長委派任籌備組長。被稱為“中國報業品牌第一人”,是當代中國報業“媒體多品牌戰略”“媒體跨區域經營戰略”的倡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提出“南方報系”的理念,在歷任南方報人創辦出名報的基礎上,以南方報業為基地先後創建了“21世紀報系”“南周報系”“南都報系”三大報系組織運營結構,探索出了“龍生龍、鳳生鳳”的系列報刊滾動發展路徑。進入學院後,在業界建立“準記者訓練營”、“創新基地”等,為貫通新聞教育與新聞實踐的結合提供了範本,在學界引起關注並仿效。
在微博上開闢《新聞學生茶座》,就學生關注的就業、見習、學習、道德四個系列的問題,發表百篇微博進行理性分析,由此出版了全國首部新聞傳播類的全微博體書——《新聞“微”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