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逵,字希哲,別號東山,生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卒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
基本介紹
- 本名:范世逵
- 字:希哲
- 號:號東山
- 所處時代:明
- 性別:男
基本信息,獨闢蹊徑范世逵,范世逵精神,
基本信息
代山西蒲州(今永濟)的范世逵一家,是世以農商為業的蒲州富戶。少年遠走他鄉經商,他幹練精明,準確把握了輸糧換引(鹽引)的機會,赴關隴(函谷關以西、隴山以東一帶),到皋蘭(今甘肅武威)之間,經營糧草,販運食鹽。范世逵經商中遵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最基本法則,看準時機,或囤積,或購進,或售賣,生意越做越大,數年內獲利豐厚,成為名揚西北的大商人。
獨闢蹊徑范世逵
明代,鹽的運銷實行開中制。所謂開中,就是政府控制鹽的生產和鹽的專賣權,根據邊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出榜召商,應招商人必須把政府需要的實物輸送到邊防衛所,才能取得販鹽的專利執照(鹽引),然後憑引到指定的鹽場支鹽,並在指定的行鹽地區內銷售。當時,銷量最多的是兩淮鹽。凡兩淮鹽商,需輸納實物(糧食等)到甘肅、寧夏等邊防衛所,然後領取鹽引,憑引在兩淮鹽場支鹽。大體一引可兌鹽 200斤。但是,由於官僚顯貴、勢豪奸紳上下勾結,勢豪占中,一般鹽商持引不能在鹽場及時支到鹽,有時要等數年或數十年。加之,輸納實物到邊防衛所有時會遇到戰事,還要向各級官僚饋贈賄賂,使兩淮鹽商的利益大受影響,以致虧賠不支,被迫退出鹽商界。但是,范世逵分析了整個鹽業界的形勢後,卻認為輸糧換引“奇貨可居”。他親赴關隴(函谷關以西、隴山以東一帶),至皋蘭(今蘭州),往來張掖、酒泉、姑臧(今甘肅武威)等地,了解地理交通。此後,便在這一帶專門經營糧、草,或囤積,或出手,或購進,或銷售,生意做得很活,數年內大獲其利。他做生意數額都很大,卻一直奉公守法。所以,河西都御史和邊防將校,都願與他交往,對他甚為禮敬。
范世逵經商致富後,家業大興,有良田數百畝,積蓄銀兩數以萬計。但是世逵性雅素,穿的衣服、用的東西、乘的車馬都不奢華。他為人好義,常救人之急。陝西三原人陳海犯法坐監,世逵憐他遠離家鄉,出資贖他出獄。後來,陳海又偷竊世逵的許多銀兩逃走了。人們都譴責陳海,說他是個小人。世逵說:“此人我待之有恩,偶爾財迷心竅,待他醒悟後,還會回來‘完璧歸趙’的。”不久,果然如世逵所言,眾人皆佩服世逵識人。
范世逵經商能人棄我取,獨闢蹊徑,與人相處,又能知人,可謂有膽有識,這大概就是他經商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
范世逵精神
誠信經營,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