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身體細長,雄性最大體全長長815(650+165) mm ,雌性最大體全長646(531+115) mm 。頭長,三角形,頭寬約為頭長的0.69,明顯寬於頸:頭背被覆小的、不規則的鱗片。頭背前部鱗片平滑,枕部起棱。吻尖,吻鱗三角形,自頭上不可見,寬為高的1.3倍;鼻間鱗不與吻鱗相接,其間相隔4枚小鱗:眶上鱗與鼻間鱗之間有2枚鱗片,明顯大於鄰近的吻鱗。眶上鱗大而長,明顯寬於頭部其他鱗片,一周有13枚小鱗,眶上鱗之間一橫排有10~12枚小鱗。鼻鱗梯形,完整,圓形鼻孔開口於中間;頰窩之上有2枚增長的上眶前鱗,與後枚頰鱗接觸,下枚長於上枚,形成頰窩的上緣。眼突出,瞳孔直立;頰鱗2枚,大小相近;1枚長的下眶前鱗形成頰窩的下緣;眶後鱗小,2枚;1枚細長、新月形的眶下鱗與下眶前鱗間隔1枚小鱗;顳鱗多,上部起棱,下部平滑。上唇鱗7~8枚,第2枚構成頰窩前緣,與鼻鱗間相隔1小鱗;第3枚最大,第3枚和第4枚與眶下鱗間隔1行小鱗。下唇鱗10~12枚,第1對彼此相切,前3對與前領片相接;後領片較小。背鱗窄、尖而通身起棱,25(23,21)-21(19)-17(15)行。雄性腹鱗185~193枚,雌性腹鱗190~191枚;肛鱗完整;雄性尾下鱗72~85對,雌性尾下鱗72~74對。身體背面灰褐色,體尾部具有68~72個黑褐色的橫斑。橫斑一般較小,具淡黃色邊緣,約6列背鱗寬和0.5~1.5行背鱗長;橫斑有時飾變成點狀。兩橫斑之間的距離在向尾部逐漸減小。尾尖深褐色,散布灰白色點斑;尾腹部灰色,兩側具有一系列灰褐色斑塊。頭背部灰褐色,具有不明顯對稱的條紋;頭頰兩側各具有一黑褐色、窄的眶後紋,自眼後一直延伸到口角處。半陰莖分叉,長達第8對尾下鱗。遠端被萼,近端具刺。半陰莖基部被大刺,向上逐漸變小。精溝分叉。
生活環境
棲息于海拔200~550m具有喀斯特地貌的林區。常見於公路上、菜地里、石縫中,受到驚擾時逃跑迅速。
習性
主要在夜間活動。卵生。
分布範圍
國內目前僅知分布於模式標本產地貴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外可能分布於越南北部的諒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