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堂村

茂盛堂村

茂盛堂村隸屬萊城區牛泉鎮,,牛泉鎮政府南2.5公里。西與石與石村相望,南鄰鵓鴿樓村,東鄰張家莊,地理條件優越,,耕地面積76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茂盛堂村
  • 外文名稱:Maoshengta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東萊蕪
  • 電話區號:0634
  • 郵政區碼:271124
  • 地理位置:位於萊蕪城西南15公里處
  • 面積:耕地面積760畝
  • 人口:總人口769人
  • 火車站:萊蕪東站
  • 車牌代碼:魯S
地理位置,村莊名片,行政區劃,發展歷史,人文自然,

地理位置

位於萊蕪城西南15公里處。

村莊名片

《嘉靖萊蕪縣誌》:明朝初年,吳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此處靠山、傍水、依沃土,是人生繁衍之地,取吉祥之意——茂盛堂。
據記載,該村原有:吳、王、劉、亓、張、李、畢、朱、鹿、董、鄭、馬13姓。現鹿、孟、鄭、馬4姓已不存在,本村以吳姓人口最多,但據記載朱姓為茂盛村老莊戶人家,故稱老朱家。
茂盛堂村地處丘陵,地貌南陡北緩。南部、西南部屬丘陵,分稱南嶺與西嶺。南靠杏山子,據記載南山很早以前有茂密的杏林,故稱為杏山子。村東有條小河,村北為肥沃的平原。隨著鵓鴿樓水庫的修建,沿河居住的住戶,逐漸向西遷移,村莊地形雖沒有大的變化,但村貌變化極大,村西沿路兩邊建起了排排新房。

行政區劃

據《萊蕪縣誌》載,茂盛堂村清末屬萊蕪縣毛埠保。民國初屬十三區(聖井區);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三縣,茂盛堂屬萊北縣聖井區。1951年改為第五區。1955年復稱聖井區。1958年聖井區分為牛泉、聖井兩個鄉,茂盛堂村屬聖井鄉;同年10月,鄉改為人民公社,翌年併入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牛泉辦事處分為牛泉鎮和聖井鄉,茂盛堂村屬聖井鄉。2001年牛泉鎮聖井鄉又合併成牛泉鎮。

發展歷史

茂盛堂村有很多人早年從事革命。1933年,泉河寺畢業的孫維烈第一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在孫維烈的介紹下,本村又有幾名同志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於1933年成立了茂盛堂第一個黨支部,孫維烈任書記。在他們帶領下茂盛堂村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十幾人參加了徂徠山起義,有的壯烈犧牲。1944年在部隊負傷的張廷德回家養傷,並接任了茂盛堂村黨支部書記。1944年9月盤居在魯西據點的日偽軍向鳳陽區進行掃蕩,在茂盛堂搶殺掠奪,殺死手無寸鐵的村民三人,張廷德利用僅有的一顆手榴彈,把日偽軍趕出了村子,使村民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從此,茂盛堂村的革命烈火,越燒越旺,村民紛紛送子參軍,積極組織民工支前,為抗戰勝利和解放戰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行路方便,1969年在小河中修建石橋一座,解決了過河趟水的問題。1995年將連線東西兩條公路、沿村中而行的要道進行了硬化。隨著交通工具的進步,原跨小河的石橋,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2000年茂盛堂村在外工作的幹部、工人和在家的村民慷慨解囊捐款5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能承受50噸壓力的,美觀大方的義和橋o。使茂盛堂的交通暢通無阻,方便了外商前來購買農副產品。
茂盛堂村工副業也有了很大發展。頭腦靈活的年輕人搞起了運輸,本村現有拖拉機16輛,大貨車3輛,計程車6輛,大客車2輛。有膽識的吳修忠與村委合作建起了大型磚廠一座,年利潤20餘萬。心靈手巧的人乾起了建築隊,茂盛堂村可謂建築之鄉。村磨坊、饃饃坊、飯店經銷共17處。
茂盛堂村可謂人傑地靈。村中自古就有私塾,多以富戶子弟就讀。1933年泉河寺畢業的孫維烈在村中辦起了私立學堂,打破了專為富戶辦學的格局,使有條件的村民都能接受教育。解放後茂盛堂村成立了速成識字班,對青壯年進行掃盲。1952年建立初級國小,開天闢地有了自己的村辦學校。1960年萊蕪縣在茂盛堂村建起了萊蕪第八中學。1963年萊蕪縣第八中學遷移至西上莊,隨後成立了高中。萊蕪第八中學遷移後改建了茂盛聯中,供茂盛、勃鴿樓、石門三村學生就讀。1983年春茂盛聯中撤併於聖井中學,該校又變成了茂盛堂國小。 1992年茂盛堂國小撤併於石門國小。茂盛堂村重視教育,人才輩出。自恢復高考以米,每年大中專考試都榜上有名。1977年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學生47人。
茂盛堂村在改變自然面貌的同時,注意改善村民生活,村里架起了電線,接通了電,村民用上了電燈;電話人戶率達70%,成為電話村;幾乎家家都有彩電、機車;農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里又組建了文藝宣傳隊、嗩吶隊,每逢節日義務為村民演出。茂盛堂村的各行各業齊頭並進,茂盛堂的經濟正在騰飛。茂盛堂村正以新的觀念,新的姿態,新的步伐為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富裕美麗的新茂盛堂而奮鬥,茂盛堂的明天將更加茂盛。

人文自然

茂盛堂村有聞名的椏椏葫蘆泉,據省水文地質部門勘探,茂盛堂村四周到處有地下水,是水文記載地下水最豐富的村莊之一。1965年,茂盛堂村修建了沿河西岸的第二條水渠,解決了村北整片地的灌溉。1964年修通了沿河東岸的第一條水渠,解決了村東土地的用水問題。1972年,又從鵓鴿樓村北、沿村中修通了第三條水渠灌溉村西的農田。三條水渠的建成,茂盛堂村的平原土地全部變成了水澆田。為了解決山嶺地的用水,1979年修建了石門水庫揚水站,修通了從石門水庫分別沿西嶺和南嶺而下的兩道水渠。此揚水站的落成使茂盛堂村的98%的山嶺地能夠進行灌溉。由於鵓鴿樓水庫的修建原來常年不斷的河流被攔,為了節約用水,1984年又在小河沿東西石峽地段修建了攔河壩,可容納十幾萬立方水,防止河水的流失,為自流灌溉奠定了基礎。天有不測風雲,1989年大旱,石門水庫、鵓鴿樓水庫相繼乾涸,自流灌溉已不可能。茂盛堂村又在村北打機井一眼。 不僅保證了農田灌溉,而且讓村民喝上了自來水。2000年又投資十幾萬元,修建了由攔河壩向村西嶺的揚水站。至此,茂盛堂村形成了平時澆地用自流水,必要時用機械水,大旱時用地下水的三位一體的格局.全村出現了大旱能保收、莊稼綠油油的景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