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雙韻體(英雄雙行體)

英雄雙韻體

英雄雙行體一般指本詞條

英雄雙韻體是一種英國古典詩體,由十音節雙韻詩體演化而來,每行五個音步,每個音步有兩個音節,第一個是輕音,第二個是重音。句式均衡、整齊、準確、簡潔、考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雄雙韻體
  • 外文名:Heroic Couplet
  • 屬性:英國古典詩體
  • 起源:十音節雙韻詩體
形式,產生過程,例子,變體,歷史疑問,
英雄雙韻體(Heroic Couplet)
英雄雙韻體由第一位桂冠詩人約翰 德萊頓命名,並領導了英國17-18世紀新古典主義的詩風。有很多相關資料認為,最早廣泛使用英雄雙韻體的作家是喬叟,是由喬叟從法國引介回英國的,並不是他首創,這與當時普遍使用舊式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頭韻詩歌體不同。
英雄雙韻體的發展和形成經歷了很長時間,到德萊頓時基本定型,文學評論界對英雄雙韻體的界定是有嚴格定義的。一般來說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五音步抑揚格 2、押尾韻對偶句 3、韻尾為AA BB CC DD......不重複。4、風格簡潔。當一首詩中僅有幾個滿足以上條件的對偶句,其餘大部分詩句都無法滿足上述條件時,這首詩就不能稱之為英雄雙韻體。
簡單來說,德萊頓是第一個命名這種體裁詩作的作家。雙行體是英國詩歌的主要表現形式,各種韻律格式都有,喬叟時代屬於百花齊放時代,而喬叟在他的詩歌中運用了從法國引介的各種不同的押韻詩節rhymed stanza ,尤其是雙韻詩體 rhymed couplet,其中有5個重音的抑揚格韻律iambic meter,如英雄雙行體。

形式

由十音節雙韻詩體演化而來,每行五個音步,每個音步有兩個音節,第一是輕音,第二是重音(即,五步抑揚格)。句式均衡、整齊、準確、簡潔、考究。
拿四行詩的押韻方式為例:
有abab型,有abcb型,有abba型,有aabb型, 還有aaab型。第四種(aabb型)實際上是雙行押韻,英語稱之為couplet,如果每行五音步,則稱之為“英雄雙押韻”(heroic couplet)

產生過程

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是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最早的代表,被尊“英國文學之父”。他開創了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莎士比亞狄更斯都受過他的影響。 喬叟的藝術風格的特點是幽默和諷刺。他認為“真誠是人所能夠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他不直接對讀者進行說教,而是寓教導於娛樂之中,用幽默和諷刺來替代鞭撻和譴責。他的作品語言生動,在人物刻畫上既注意外貌特徵,又注意深刻細膩地展示內心世界。在英國文學史上,他是第一個使用十音節“雙韻體”的詩人,這個詩體後來在他首創下,演化成了“英雄雙韻體”。
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1631-1700)是英國古典主義時期重要的批評家和戲劇家.。他通過戲劇批評和創作實踐為英國古典主義戲劇的發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英國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玄學詩人一詞就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在歐洲批評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是英國文學劃時代的人物。德萊頓的貢獻之一,就是創製了“英雄雙行體”這種詩歌體裁,成為之後一個半世紀英國文壇主要的詩歌體裁。在他之前沒有英雄雙行體這個概念,但之前的英國詩人多在詩中寫十音步雙行體的句子,這是英雄雙行體的前身。從有史可查的喬叟開始,雙行體詩句出現,到德萊頓為止,終於形成完整的體系,並賦予其有形概念。德萊頓是集大成者,也是英雄雙行體(體裁)的創製者,更是英國近代詩人的導師。
英雄雙韻體
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是新古典主義詩歌的代表,是與德萊頓幾乎齊名的同時代大家。他的主要作品也都是使用英雄雙行體寫就,模仿羅馬詩人,詩風精巧雋俏,簡潔凝重,內容以說教與諷刺為主,形式多用英雄雙韻體,但缺乏深厚感情。
英雄雙韻體
蒲伯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時也大膽採用了歸化的手法,套用了英國讀者所熟悉的英雄雙韻體《特羅伊勒斯和克萊西德》首創的英雄雙韻體。

例子

Cooper's Hillby
——John Denham(德納姆)
O could I flow like thee, and make thy stream
My great example, as it is my theme!
Though deep yet clear, though gentle yet not dull;
Strong without rage, without o'erflowing full.

變體

alexandrine(亞歷山大詩行)和 triplet(三韻句)
這兩種變體經常配合使用,來加強詩歌的高潮部分。

歷史疑問

文藝復興之前,是英詩的格律時代,英國人寫詩極為講究,嚴格按照幾種格式來寫,其中以自喬叟開端的雙行體居多,這也正是為何有些評論者認為英詩中95%以上為英雄雙行體(實為謬誤,雙行體是母體,英雄雙行體是雙行體的派生物而已)。這種觀點在英國文學界以外的研究圈子曾流行一時,甚至還被寫進一些工具書,但正統的英國文學研究界從未承認過這一點。
文藝復興開始之後,英詩的格式等方面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其中一個最主要特徵就是無韻詩的出現。詩可無韻,是英語詩歌中一個很大的變革。五音步抑揚格不押尾韻,一下子把詩人的寫作辭彙庫豐富擴大了好多倍,很多過去在詩歌里不能用的詞有了用武之地,英國語言辭彙量擴充了數千個,詩歌的變化更為繁複,無韻詩事實上起到了一個為詩歌卸下枷鎖的作用。從這一點上看,以無韻詩為主要戲劇寫作手法的莎士比亞,寫出的大部分作品,最起碼在文學表現手法和寫作思想上是與英雄雙行體格格不入的。
那么,莎士比亞到底寫沒寫過英雄雙行體?對這個問題,一些比較文學界的專家認為寫過,曾有一篇英語論文專門說過這件事,認為《仲夏夜之夢》就是英雄雙行體,這篇論文在國內被廣泛引用,認為這是莎士比亞寫過英雄雙行體的直接證據。但是根據多方研究發現,很遺憾,《仲夏夜之夢》里的詩句並不是英雄雙行體。
英雄雙行體是個綜合性概念,需要滿足的條件很多,並不是說韻腳對上了就可以,還要滿足其他的風格、文體、題材等多項要求。首先,英雄雙行體是陽性的詩句,多用於史詩和敘事詩,表現英雄的無畏和人格的高尚等等,這類詩句被男主角念出來後擲地有聲。其次,英雄雙行體每一句詩是五個音步,抑揚格,還要押尾韻。此外,英雄雙行體的每一段中的每一句,都要符合這幾個格式和韻律上的條件,如果一段8句的詩中只有6句能符合其格式和韻律,剩下兩句對不上,這就不是英雄雙行體。再者,《仲夏夜之夢》是一部喜劇,嬉笑怒罵混雜其中,風格上與英雄體更是毫不搭界。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句評語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李白寫的一部長詩中恰巧有兩句七言詩,怎能將這首長詩稱為七言絕句。”換句話說,英雄雙行體是整體概念,通過一兩句詩甚至幾段詩歌,是不足以得出結論的。
正統的英美文學界,對莎士比亞是否寫過英雄雙行體這一點,始終是持否定態度的。我國已故英美文學泰斗王佐良的著作中曾有對英雄雙行體的描述,從他的論述中依舊認為英雄雙行體與喬叟是有淵源傳承關係的,與莎士比亞則基本沒有太大關係。
中華對聯與英語英雄雙韻體詩有同有異
中華對聯與英語英雄英雄雙韻體分別是漢英語言典型的語言藝術形式,最能體現漢英語言及漢英語言文字特色。通過對兩者的對比分析,找出其異同點,指出對比分析的啟示,認為英譯中華對聯的首選形式是英語英雄雙韻體詩,一個短聯翻譯成一個對句就可以,中長聯可以用兩個或多個對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