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靜靜地穿過北京的大街小巷,與我們迎面而來的那些在夕陽中匆匆趕路的車流,那些在市場裡採購著蔬菜的主婦們,那些在街心公園裡絮絮私語的情侶們,那些穿著校服的學生們,沒有誰能認識史光柱,沒有誰能認識這位偉大而又平凡的英雄。
基本介紹
- 書名:英雄路漫漫
- ISBN:9787802403437
-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
- 著作權方:公共著作權
- 語種:漢語
出版信息,尾聲,
出版信息
作者:曾祥彪 紀紅建
定價:28.80元
尾聲
我們有點想不通,甚至不信這是真的,於是,我們便拉住一位學生模樣的少年,悄聲地問道:“你知道這位軍人嗎?”那個學生模樣的少年朝我們搖了搖頭。我又問:“那你知道史光柱嗎?”那個學生模樣的少年繼續搖了搖頭。
我們還是不信,年輕人不知道,年紀大一點的應該不會忘記,於是我們又拉著一位40歲左右的男子問道:“你知道史光柱嗎?”那名男子思索了一下說:“好像有這么一個人,他參加過戰爭,是個戰鬥英雄吧!”
雖然這樣的詢問並沒有多大意義與價值,但我們的靈魂還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晚上,我們又在網上查詢了一下網友們對英雄的理解與評價,以下是部分網友的留言:
“XXX英雄很有氣勢,不愧是一位軍人!雖說軍人在有些人眼裡就是一傻愣傻愣的人,但我始終不同意這一點。其實你們不傻也不憨,只是你們都懷著一顆赤誠之心!”
“現代的軍人不要你發傻,發傻也沒有用。你死了?值得嗎? 不要慢無目的的傻,高科技的時代啊,大哥!”
“發傻的,不僅僅是軍人,還有喜歡軍人的女子。可是,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可是,我在沙漠哭泣,打濕了滾滾黃沙的時候,我知道,自己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因為也傻,另外一種傻。”
……
難道,股票、房地產、網路經濟、超女真的將這些代表民族魂的英雄們PK掉了嗎?
2007年4月21日下午,我們來到了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培新街的北京匯文中學。這天陽光明媚,整個校園瀰漫在初綠的春色中,校園到處躍動著青春的影子。我們懷著欣慰之心走進了“史光柱班”(北京匯文中學高三九班),在這裡我們採訪了北京匯文中學副校長謝海濤和高三九班班主任索金龍。
北京匯文中學是一所具有136年悠久歷史的名校,她創建於1871年(清同治十年),初為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設立教堂時附設的“蒙學館”,後更名為“懷裡書院”。1888年又增設大學部,名為“匯文書院”。從1902年起,校址設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1904年改名為“匯文大學堂”。1918年,匯文大學部與華北協和大學合併為燕京大學,遷到海淀區今日北京大學的校址,原校址轉給匯文國小和匯文中學。1926年3月,匯文中學有了第一任中國校長——高鳳山博士,並在1927年6月呈準教育部備案,開創了教會學校在中國備案的先例。後遵部令改名為“京師私立匯文中學”。北京解放後,1952年9月私立匯文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成為公立學校,更名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因建設北京火車站,1960年,校址遷至崇文區培新街6號,並在這一年被選定為北京十所重點中學之一。1989年,經北京市政府的批准,校名恢復為北京匯文中學。2001年底被北京市政府批准為首批高中示範學校。
其實,北京匯文中學最大的特點不在於她歷史的悠久,而是教育學生的指導思想和理念。他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他們每個班都以英雄的名字命名,除了“史光柱班”,還有“彭雪楓班”、“董存瑞班”等等。應該說,除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思想外,還有一點也特別值得一提,北京匯文中學一直是一個盛產愛國青年和英雄的聖潔之地。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彭雪楓將軍,他1926年曾就讀於北平匯文學校,同年10月在學校入黨,並擔任匯文中學黨支部書記。在匯文中學讀書期間,他刻苦學習,團結進步青年,宣傳馬列主義,開展革命工作,領導學生愛國運動,參加反帝、反軍閥鬥爭。
我們首先採訪了“史光柱班”班主任索金龍老師。索老師個子不算高,瘦瘦的,文質彬彬的。雖然他是教理科的老師,但卻很有文采。我們本想更多地介紹一下我們來此採訪的目的,索老師微笑地說:“不用多說了,當時你在電話里說了基本思路後,我就完全理解了,我是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本來對此就有一種深厚的情誼。”
“那就請你談談,為何要把你所帶的這個班命名為‘史光柱班’?”我們一邊打開筆記本,一邊對索老師說。
索老師立即很投入地說了起來:“我是64年生人,與戰鬥英雄史光柱是同齡人,84年發生在我國南部邊境的那場局部戰爭,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但我卻是伴隨著那個時代走過來的。史光柱從戰場上走下來後,他伴著《小草》唱響了大江南北。當時,不管是他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跡,還是他對待死亡的態度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靈,我當時甚至後悔自己沒有走從軍路。從那個時候,我一直關注著史光柱,在我為人師表的二十多年裡,我也一直想藉助於他們這些英雄的精神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但真正萌生把我所帶的班命名為‘史光柱班’,這事還得從2004年8月說起,那時我分任北京匯文中學高一班主任,當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叫阮雪楠,在他填個人履歷表格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史光柱。史光柱這個人我是熟悉的,但為何這個姓阮的學生在父親一欄中填上了史光柱三個字呢?我覺得奇怪!是不是這個史光柱就是戰鬥英雄史光柱呢?讓我進一步確信的是,阮雪楠在表上寫得清清楚楚,史光柱的籍貫是雲南省馬龍縣。後來,我找阮雪楠一了解,阮雪楠就是史光柱的兒子(作者註:史光柱父親姓阮,母親姓史,他一直隨母親姓史,他兒子阮雪楠出生後,因考慮到三代還宗,又將兒子改姓阮)。後來,我又到阮雪楠家家采,與史光柱接觸過幾次。通過與他接觸,我只能說我心裡很震撼。他在戰場上是英雄,在生活中他同樣無愧於英雄這個稱號。現在他身上到處閃爍著英雄的精神,雖然他雙目失明,但卻特別自強,我到他家家訪時,與他一起聊天也好,一起喝酒也好,他留給我的是頑強、自信、自強的英雄形象。雖然他生活在艱難和困境,但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因為自己是英雄就依賴國家,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與頑強堅強地生活著,幫助著他人,寫著自己心愛的文章。最實際最具體的算是住房了,當我走進他們家時,我十分驚奇,作為一名曾經為祖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居然住那么小的房子,並且還是住在六樓,他是一個雙目失明的殘疾人,每天上下樓多不方便啊!後來更讓我震撼的是,即使這么小的房子也還不是國家分給他的,而是妻子在單位買的。更讓我驚奇的是,在此前他們居然住在地下室長達十年之久,即使如此,他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沒有埋怨誰,更沒有埋怨國家。當時我想他兒子在我們班,我可以請他對我們的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學生們從英雄身上學到奉獻、愛國的精神啊。更何況我們匯文中學是一個有著136年悠久歷史的學校,在舊中國參加過許多愛國主義運動,也湧現出了像彭雪楓這樣的英雄。我覺的我們應該注重英雄精神的傳承,雖然他們認不出史光柱,認不出也是情有可原,畢竟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但史光柱畢竟是活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活在我們周圍的英雄,我想,這可能比那些已經去世的英雄更有優勢,於是我萌生了以史光柱姓名命名我所帶的班,這個想法得到了校領導的贊同與支持。2006年12月9日,高三(9)班正式命名為‘史光柱班’。這個日子很值得紀念,並且意義重大。我覺的作為老師,不僅要教他們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如何愛國,如何在以後的人生長河中頑強地生活、自強地生活、自信地生活。”
“我也簡單地做過這方面調查,現代的年輕人基本上不知道史光柱為何人了,不知道史光柱的精神在你的學生里到底有多大影響?”我們問。
“2006年10月,我請史光柱到班裡作了一場報告,他講了自己如何放下鋤頭把子拿起槍桿子,放下槍桿子拿起筆桿子的經歷。他講了自己在戰場上英勇捐軀的氣概,講了自己經歷人生低迷時,想過自殺,後來又勇敢地站了起來,再後來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毅力,成為了生活中的強者。讓我驚奇的是,當史光柱作完報告後,大部分學生臉上都掛滿了淚花。當時我看到這場面很激動,因為我看到了21世紀年輕學生的心靈深處的一些東西,當時我想,雖然史光柱這個名字離我們已經遠去了,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這種精神卻還在傳承,同樣具有深深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索老師說。
“你認為史光柱最值得我們當代年輕人學習的地方到底在哪裡?”我們問。
“我感覺最深的是,史光柱過去是英雄,二十幾年後還無愧於英雄。雖然他不能像丁曉兵那樣從戰場上英勇戰鬥回到部隊後,繼續在基層一線指揮部隊訓練,參加社會主義現場化的各種建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如果說丁曉兵無愧於英雄稱號,那么史光柱也同樣無愧於英雄的稱號,因為他在黑暗中既看到了光明,他也在黑暗中給許多素昧平生的人們送去了光明,並且不斷地用自己手中的筆謳歌光明。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把陽光散布到別人的心裡,必須自己心裡有陽光。’此話用在史光柱身上很合適,面對困境,他從沒有埋怨,他總是以樂觀、坦蕩的態度對待生活。比如,他雖然知道貧困,但並沒有被貧困壓倒,他經常拿起筆謳歌貧困而又美麗的老家的小山溝,他深愛著那片土地。這種思想是純樸而高尚的。我認為,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史光柱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勁頭是很值得我們現在年輕人學習的。有時戰後的挑戰比戰場更大,活著比死更艱難,要活的很有意義很有價值,是需要更大的精神和勇氣的。我們都知道史光柱是深圳大學的本科畢業後,但他卻不像一些運動員那樣靠著自己的名氣降低標準拿著廉價的文憑。在當時情況下,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國家和學校都可以給史光柱學位和榮譽,但知識和精神只能靠他自己,不是說誰想給予就能給予的。他一個雙目失明的人,竟然濟身於當時深圳大學國際文化系文化知識的總成績第三名,他向世人證明一種精神的力量。他出版的一部又一部文學作品,就是一座又一座的精神豐碑。我想,這就是英雄,在新時代仍舊在傳承和發揚著民族精神,並且不掘不撓勇往直前。”索老師說。
採訪完索老師,我們又來到了謝副校長辦公室。說起命名“史光柱班”之事,謝副校長既深情又激情。他說:“我們得承認史光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的面貌他的名字已經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他的精神還在繼承。現在以他兒子阮雪楠所在的班為‘史光柱班’就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可以說史光柱精神在他的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傳承與發揚。雖然他兒子這一批學生馬上就要高中畢業了,但史光柱精神在我們匯文中學還會進一步傳承下去,我們要讓一代又一代的匯文人將‘史光柱班’的旗幟一直扛下去。史光柱還是我們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我們也會經常請他來給學生講課,讓史光柱的內在精神永久地傳承下去。”
走出“史光柱班”,走出匯文中學,我們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因為英雄還活著。我們也相信,英雄會永遠活在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