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國家

英雄國家

英雄國家: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具有的心理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雄國家
  • 外文名:Hero Country
中國要做英雄國家和世界領導者
中國要做英雄國家和世界領導者中國要做英雄國家和世界領導者
要做英雄國家
要做英雄國家要做英雄國家
未來的資源分配:誰厲害誰說了算
2008年的經濟危機,應該說大家都是受害者,現在大家似乎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自身的經濟問題越來越明顯了。這個問題本質上是什麼呢?是不是我們沒有“大目標”或者“大目標”錯了呢?這是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事實上,在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很多年輕人在網上就已經很悲觀了,他們深知中國不可能靠運氣打贏一場戰爭,並通過勝利來完成產業重新整合以最終實現崛起。按照他們的話說,還不如我們徹底失敗一場,最終刺激我們真正認識到這個時代和這個世界的現實。以一種悲觀的態度講,到那個時候中國就知道什麼是“大目標”了。還有很多年輕人認為,應該借這次經濟危機的機會,像蘇聯藉助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那樣,對西方國家的技術、設備進行“抄底”。
其實他們的這種構想是建立在原來有“大目標”的基礎上的。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信息開放,年輕人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渠道已經越來越多了。年輕人可以通過QQ、MSN、手機簡訊,同時接收和處理信息,他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效率要比上一代人高了很多。最近美國有一個最新發射的飛彈預警衛星D-23失靈了,它的意義在哪?很多年輕人都知道在2007年4月8日美國《航空周刊》上有一篇文章是《DSP衛星正在監視咄咄逼人的中國飛彈試驗》,這對於年輕人來說,理解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們認為這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當老大的要想盡一切辦法維持自己的老大地位,而後來崛起的大國一定更願意爭取平等。當雙方的利益發生衝突又不可調和的時候,自然會訴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在年輕人的心裡有這種理念是自然的,當然,很多人說這是不對的。但是你也不能不承認,美國恰恰就是這種通過電子遊戲和大片成為暴力文化的最大輸出者。比如不久前印度發生的暴力襲擊,那些年輕恐怖分子的打扮與這些人更年輕時美國推出的一款電子遊戲——《半條命》,幾乎是一樣的,而且那個遊戲裡的人也是用步槍和手雷,甚至那種拿槍的姿勢都相似,這難道不是與西方接軌的結果嗎?
這次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危機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走勢是什麼樣子,損害有多大?可以說沒有人能說清楚,那些天天在媒體上露臉的經濟學家,他們本人也沒有遇到過這么大規模的危機,而在以往的經驗中,經濟危機導致戰爭無疑是最壞的結果。再退一步講,即使這一次經濟危機渡過去了,下一次呢?如果沒有這種可能,美國幹嘛要自己保持著最先進的核武器的同時,又要搞限制別人核武器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呢?我還是舉飛彈預警衛星的例子,如果按照冷戰結束後飛彈預警的計畫,美國在2012年就要裝備更先進的飛彈預警衛星了,這種衛星在10~20秒內就可以把中國、俄羅斯發射的洲際飛彈的信號捕捉到,然後迅速傳到地面站處理,接著傳給美國在東歐和美、日在西太平洋上的反導平台,理論上可以在俄羅斯和中國洲際飛彈的起飛階段就進行攔截。所以,當2007年1月中國成功地用飛彈擊落一個廢棄的氣象衛星後,網上的年輕人歡呼一片;當“神七”太空人翟志剛成功出艙後,喜歡軍事的年輕人也是那么的激動,你能想到他們的激動與知識結構不一樣的人的激動是有差別的嗎?他們的激動中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實際上,這裡潛在的東西是一個中國與別人賽跑的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了,而世界上的資源有限,怎么分配這些資源?不就是誰手中的槍厲害誰說了算嗎?難道俄羅斯不知道發展經濟重要嗎?但是當你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你就被人家限制了,你只能當人家的能源提供者和廉價產品的提供者。道理很簡單,你打不過人家,人家不講理的時候想收拾你就收拾你。
其實這不僅僅是航空母艦的問題。最近老有人問我:中國要不要造航空母艦?我沒正面回答,先請他們用簡單的話告訴我航空母艦是什麼。結果大多數人無法答出來。這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結構的問題,更是一個對問題本質認識的問題。後來我就說,航空母艦就是西方工業革命以來一直信奉和堅持的"持劍經商"原則中的"劍"。從科學上講,航空母艦是一個複雜的作戰系統,它是把現代工業發展的成果都集成在一起的一個作戰平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靠航空母艦奠定了世界老大的位置,後來又靠航空母艦維持了霸權。想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是不是有一種潛在的挑戰霸權的衝動呢?我認為是有的,這種潛在的衝動實際上反映了對中國現實安全環境不滿意的心態,這種心態固然與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得稀爛的歷史悲情有關,但是更主要的是與現實世界有關。我可以肯定,就算有一天台灣回歸了,中國人一定還想要航空母艦,或者比航空母艦更先進的海上戰鬥艦艇。在這背後,實際上是渴望有一個"大目標"的衝動。
在這次經濟危機之後,很多愛好軍事和歷史的年輕人,馬上就想到了前蘇聯在1929年西方陷入經濟危機時的表現。蘇聯利用美國當時的經濟危機,完成了最重要的產業升級。按照美國國務院當時的報告,當時蘇聯有2/3的大型重化工企業的技術來自美國。也就是說,如果蘇聯沒有利用那時西方的經濟危機進行技術、設備抄底,根本無法在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法西斯德國。我記得不久前新華社發布了一條不起眼兒的新聞,稱天水星光工具機公司收購了法國一家數控工具機81%的股份。就這么一條小新聞,網上的年輕人討論了好長時間,興奮了好長時間。其實這個動向與十七大上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是一致的,按說應該是一種統計文化與統治文化趨同的態勢。說白了,年輕人知道在當今這個世界上要想過好日子、舒服日子,沒有軍工產業的基礎做保障是不可能的,而這正是西方與中國未來博弈的關鍵點。西方不會希望看到中國有這個東西,他們認為費了那么大勁把德國、日本徹底給壓倒了,俄羅斯也弄了個半殘廢,現在又來了一個馬上實現工業化的中國,按照西方自己發展的邏輯,這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說,無論從歷史經驗上看,還是從現實情況看,中國不可能沒有戰爭準備。中國人口、資源、地形和高度的組織能力以及發展經濟的欲望和能源需求,也許恰恰是中國招來戰爭的天然條件,同時也是未來世界真正走向和諧的中堅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