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親王投資百億建1600米高“英里塔”爭世界第一沙特“英里塔”效果圖,“英里塔”讓828米的“杜拜塔”矮了半截,但過於依賴地產與過於依賴石油一樣,對於海灣經濟發展都不是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里塔
- 所在地:沙烏地阿拉伯
- 高度:1600米(擬)
- 投資:100億美元(擬)
其它相關,建築特點,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全球塔吊雲集海灣,房產泡沫不可不防,
其它相關
中東已無可辯駁地成為全世界高樓競賽的主戰場。全球有4個號稱高於千米的待建大樓項目,全部位於中東國家。
在海灣國家近來掀起的爭建摩天樓熱潮中,作為海灣乃至整箇中東地區經濟“龍頭”的沙烏地阿拉伯自然不甘落後。沙特王國控股公司已計畫投入100億美元巨資,在沙特西部紅海城市吉達興建一座超過1600米的“英里塔”(1英里約等於1600米),來爭奪“世界第一高樓”的美譽。
由沙特首富瓦利德親王個人所擁有的王國控股公司在沙特百強企業榜上高居首位,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人員15日向新華社記者證實了將建“英里塔”的訊息。
這位人士透露,瓦利德親王是在2015年7月注意到正在建設中的“杜拜塔”已超過中國台北“101大樓”成為世界第一高樓的訊息後作出這一決定的。儘管杜拜塔仍未完工封頂,但外界普遍預測其最終高度在700至800米之間,瓦利德親王索性將吉達摩天樓的高度定為“整整一英里”,超出“杜拜塔”一倍,同時肯定也將超過科威特計畫建設的1001米高的“一千零一夜大樓”。
實際上,沙特一直熱衷打造超高建築。2015年3月,沙特麥加就宣布將建設世界第一鐘樓,設計高度為380米。而在“杜拜塔”開工之前,瓦利德親王正是原中東最高建築——利雅得王國中心大廈的擁有者。王國中心大廈高302米,於2003年10月啟用,是利雅得市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沙特經濟高速發展的象徵。
當地經濟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海灣各國競建摩天大廈絕非偶然,而是該地區近年來“石油美元”收入激增,進入新一輪經濟騰飛期的必然結果。從歷史上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世界最高摩天大樓之爭一直在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城市間展開(芝加哥和紐約)。而進入90年代和21世紀後,隨著亞洲新興經濟體實力的提升,全球第一高樓的稱號先後被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子塔和中國台北101大樓奪得。
沙特建築工程師奧貝德指出,摩天大廈是經濟繁榮和財富實力最直觀、最有力的體現,尤其是對於城市基礎設施起步較晚,自然旅遊資源相對貧乏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來說,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高樓大廈作為一條捷徑具有相當誘人的投資回報率,自然受到青睞。
建築特點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這個未來“千米大廈俱樂部”的最新成員是沙烏地阿拉伯城市吉達的“英里塔”(Mile High Tower)。據英國《中東經濟摘要》周刊2月底透露,這幢高達1600米(約合1英里)、預計需百億美元投資的大廈將於半年內完成建設招標。“英里塔”由沙特親王阿勒瓦利德掌控的帝國控股公司投資,一旦建成,將比世界最高樓——台北101大廈高1000多米,比已建成的世界最高樓“杜拜塔”高近800米。
此外,2015年3月杜拜房地產公司納克希爾宣布,準備在杜拜建一座高達1200米的Al-Burj塔,與其競爭對手艾馬爾地產公司建設的“杜拜塔”抗衡。巴林也於2006年提出要建1022米高的“穆爾詹塔”;科威特更是早在2005年便策劃建一座1001米高的“絲綢城”,高度正好應和了阿拉伯神話“一千零一夜”。
這些千米大廈清一色是綜合性商業大廈,但它們都還停留在圖紙階段,只有科威特的“絲綢城”給出了2016年年底開工的確切信息,其他項目的開工仍是遙遙無期。諸多建築業內人士都質疑千米大廈的可行性,抵禦風力、高層電梯運載都是很現實的技術難題。按現有設計,“絲綢城”大廈的地基就有近10層,甚至可能引發輕微地震。
全球塔吊雲集海灣
雖然高油價使海灣各國賺得盆滿鉑滿,但幾乎每個國家都沒打算坐享石油財富,而是傾力於房地產開發。
在中東,杜拜是當之無愧的房地產開發先驅。上世紀90年代,杜拜政府就開始考慮修建一座不同尋常的酒店以帶動旅遊業,這就是如今盡人皆知的七星級帆船形“阿拉伯塔”飯店。這家飯店1999年建成,樓高321米,在當時不僅是世界最豪華的酒店,也是世界最高的酒店,一時成為杜拜地標,入住、參觀者駱繹不絕,投資也如潮而至。
杜拜地產項目從此熱潮不斷。2004年9月,818米高的杜拜塔破土動工;同時數個600米以下的高層建築也正在建設中。
目睹杜拜的成功,科威特、巴林、沙特、卡達等國紛紛效仿,中東地產持續升溫。據統計,杜拜的建築塔吊占全球數量的25%,而阿布達比、多哈和吉達則很有可能後來居上。
興建高層建築還只是中東地產熱的表現之一,海灣各國還在以各色創意彼此競爭。在杜拜,世界上最奢華的海底酒店“水下城酒店”已於2015年底投入使用,拷貝世界地圖的“世界島”、仿造棕櫚葉形狀的“棕櫚島”也都在建設中。
房產泡沫不可不防
政府的優惠政策、中東經濟的快速發展、內需的擴大以及“9·11”後中東資本從美國回流,都導致海灣地區房產需求猛增。不少國際名流巨賈都爭相在中東置業。巴基斯坦已故前總理貝·布托、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以及德國F1車手舒馬赫都在杜拜擁有房產。據報導,還未完工的杜拜塔出售45至108層的700套私人公寓的時候,8小時內便全部售罄。
但泡沫與繁榮總是如影隨形。在杜拜,買房、租房的價格與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不少人以成倍價格兜售二手房,可這些房子不過是沙漠中的一張圖紙而已。炒房引來質疑:誰將成為真正入住的人群?中東現有的人口能消化正在開發的樓盤嗎?
杜拜官方分析,在2016年和2015年,大量房產項目將完工並投入使用,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因此2015年下半年,杜拜政府出面干預房地產的混亂現象,規定房租漲幅不得高於2015年7%。卡達政府近日也出台政策,根據房租的不同價位制定了漲價上限。
海灣國家政府意識到,高房價也可能把外國投資者嚇跑,一旦無人買賬,國內經濟將面臨崩盤。過於依賴地產與過於依賴石油一樣,對於經濟發展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