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採訪藝術》是迄今在中國內地具有填補學術空白意義的專著。作者根據自身多年在國內外廣播電視領域的從業經歷積累的經驗,加之對跨文化傳播學創新式的研究結果,為在今天媒體傳播形勢下的對外廣播從業人員、駐外記者和有志投身這一事業的人們,提供了理論結合實踐的解釋。《英語採訪藝術》中為運用非母語英語進行採訪提供的問題設計、問句句式、採訪心態及素材處理等具體的操作方法,不僅對一線從業人員有效、有用,而且對有志於發展相關理論的碩士生、博士生具有啟發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英語採訪藝術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作者:林海春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27317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英語採訪藝術》不僅僅局限於介紹採訪,也不是論述人們已有印象的對一般廣播電視節目的採訪,而是一部專門解釋對外廣播聲像節目的採訪論著。因為,《英語採訪藝術》中談及的記者並不是那些經常為我們提供新聞報導的從業人員,而是那些為海外客群提供報導的、以采編播為一體的記者型的廣播電視英語節目主持人們。
這是一部關於採訪的書。更確切地說,就是關於如何問你想問的問題,並能得到應該得到的答案的書。 筆者強調:這是專門為那些從事和即將從事廣播電視領域裡的對外廣播這一組從業人員而寫的。
這是一部關於採訪的書。更確切地說,就是關於如何問你想問的問題,並能得到應該得到的答案的書。 筆者強調:這是專門為那些從事和即將從事廣播電視領域裡的對外廣播這一組從業人員而寫的。
作者簡介
林海春,男,瑞典馬爾默大學研究員,博士。
個人經歷和學術兼職:
1984年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1986年在吉林工業大學進修,1984至1990年在黑龍江和南京的高校任教,1991轉入媒體傳播領域,在“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福建有線電視台”擔任集采編播一體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雙語:漢語、英語),1998年在瑞典隆德大學獲得媒體與環境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在瑞典隆德大學獲得跨文化傳播學文學碩士學位,2000起在瑞典馬爾默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院擔任博士生教育委員會委員,在瑞典留學、工作期間與“瑞典廣播中心”、“瑞典電視台” 合作製作廣播、電視節目,2002年獨立完成電視紀實系列片《影像中的“歐盟” 》3200分鐘的素材拍攝,2002年在瑞典隆德大學、馬爾默大學獲得跨文化傳播學博士學位,2003年起在瑞典馬爾默大學擔任研究員,2004年起為中國傳媒大學“英語播音與主持藝術”講授專業課。
曾先後擔任中央電視台“‘魅力新搭檔’節目主持人選拔賽” 參賽選手教練、中央電視台駐外記者培訓教練、“白象杯”第五屆中央電視台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參賽選手教練。
現為瑞典隆德大學“隆德論壇”(可持續發展)中國代表,丹麥電視台特約節目主持人。
教學情況及學術成果
主講課程:《英語播音理論與實踐》、《英語演講B》、《英語辯論》、《英語採訪藝術》、《英語節目主持藝術》、《英語節目采編播實務》。
2006年榮獲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優秀教師稱號,1987年出版編著《管理心理學》,2002年由瑞典馬爾默大學出版中心出版博士論文《啟發式來龍去脈引知法:跨文化情境下的國際文化(交叉)傳播》(英文版),2003年由瑞典馬爾默大學出版中心出版博士論文《啟發式來龍去脈引知法:跨文化情境下的國際文化(交叉)傳播》(中文版),2005年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專著《英語節目主持人概論》。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專著逾百萬字。
個人經歷和學術兼職:
1984年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1986年在吉林工業大學進修,1984至1990年在黑龍江和南京的高校任教,1991轉入媒體傳播領域,在“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福建有線電視台”擔任集采編播一體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雙語:漢語、英語),1998年在瑞典隆德大學獲得媒體與環境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在瑞典隆德大學獲得跨文化傳播學文學碩士學位,2000起在瑞典馬爾默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院擔任博士生教育委員會委員,在瑞典留學、工作期間與“瑞典廣播中心”、“瑞典電視台” 合作製作廣播、電視節目,2002年獨立完成電視紀實系列片《影像中的“歐盟” 》3200分鐘的素材拍攝,2002年在瑞典隆德大學、馬爾默大學獲得跨文化傳播學博士學位,2003年起在瑞典馬爾默大學擔任研究員,2004年起為中國傳媒大學“英語播音與主持藝術”講授專業課。
曾先後擔任中央電視台“‘魅力新搭檔’節目主持人選拔賽” 參賽選手教練、中央電視台駐外記者培訓教練、“白象杯”第五屆中央電視台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參賽選手教練。
現為瑞典隆德大學“隆德論壇”(可持續發展)中國代表,丹麥電視台特約節目主持人。
教學情況及學術成果
主講課程:《英語播音理論與實踐》、《英語演講B》、《英語辯論》、《英語採訪藝術》、《英語節目主持藝術》、《英語節目采編播實務》。
2006年榮獲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優秀教師稱號,1987年出版編著《管理心理學》,2002年由瑞典馬爾默大學出版中心出版博士論文《啟發式來龍去脈引知法:跨文化情境下的國際文化(交叉)傳播》(英文版),2003年由瑞典馬爾默大學出版中心出版博士論文《啟發式來龍去脈引知法:跨文化情境下的國際文化(交叉)傳播》(中文版),2005年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專著《英語節目主持人概論》。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專著逾百萬字。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與對內廣播節目採訪
第一節 解析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
第二節 英語採訪者承擔的獨特負荷
第三節 兩種採訪指向的“文化認同”不同
第四節 兩種採訪展示“文化心理”的方法不同
第二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定位
第一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受訪者的選定原則
第二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問題的設定範疇
第三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者的態度
第四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類型
第五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實地情境中的運作
第三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實質
第一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出發點
第二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形態解釋
第三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跨文化交流效應
第四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藝術的心理視角
第四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風格分類
第一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生活拾零”
第二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歷史時事說”
第三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詮釋式調查”
第四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被聚焦群體採訪”(Focused Group Interviewing)
第五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文化採訪”(Cultural Interviewing)
第五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哲學說”
第一節 英語採訪聚焦“個體”與“世界”的關係
第二節 英語採訪展示“個體”與“意義”的關係
第三節 英語採訪解析個體的思想形態
第四節 英語採訪引發跨文化交流中雙向“主觀詮釋體”的碰撞
總結
附錄
附錄-1 外國人眼裡的中國
附錄-2 CBS Anchorman Dan Rather Interviews Saddam Hussein
參考文獻
林海春廣播電視節目部分播出作品
結束語
第一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與對內廣播節目採訪
第一節 解析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
第二節 英語採訪者承擔的獨特負荷
第三節 兩種採訪指向的“文化認同”不同
第四節 兩種採訪展示“文化心理”的方法不同
第二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定位
第一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受訪者的選定原則
第二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問題的設定範疇
第三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者的態度
第四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類型
第五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實地情境中的運作
第三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實質
第一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出發點
第二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形態解釋
第三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跨文化交流效應
第四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藝術的心理視角
第四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風格分類
第一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生活拾零”
第二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歷史時事說”
第三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詮釋式調查”
第四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被聚焦群體採訪”(Focused Group Interviewing)
第五節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之“文化採訪”(Cultural Interviewing)
第五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的“哲學說”
第一節 英語採訪聚焦“個體”與“世界”的關係
第二節 英語採訪展示“個體”與“意義”的關係
第三節 英語採訪解析個體的思想形態
第四節 英語採訪引發跨文化交流中雙向“主觀詮釋體”的碰撞
總結
附錄
附錄-1 外國人眼裡的中國
附錄-2 CBS Anchorman Dan Rather Interviews Saddam Hussein
參考文獻
林海春廣播電視節目部分播出作品
結束語
文摘
第一章 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與對內廣播節目採訪
第一節解析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
在這一節里,筆者將對“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中的核心詞進行逐一的解釋,並且將它們之間在媒體對外廣播中建構聲像產品的特定聯繫進行分析。如此,可以使得“英語廣播電視採訪”所構成的獨到之處形成學術上的系統化解析。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從事對外廣播的從業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獲得學術理論的支撐、補充和解釋。對“英語廣播電視採訪”的理解,通過下面的圖示可以直觀地展現出來。
圖中所形成的直觀效果,儘管是順應英語單詞“Interview”的構成進行分解而達成的,但是,每一個字母的最後選定,則是以順應廣播電視節目從策劃、採訪展開到素材蒐集完成後,形成能夠播出的聲像產品的全過程為前提的。下面,筆者就圖示中顯示的每一個核心詞進行逐一的解釋。
一、廣播(Broadcast)
雖然在英語語言中,這一單詞翻譯為中文就是“廣播節目”,但是,首先,在今天的聲像媒體傳播體系中,電視節目也就必須被涵蓋其中。其次,因為筆者在本書中所要論述的英語採訪範圍也是特指“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這兩個部分的。值得一提的是,該詞在詞典(《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第171頁)里的解釋是這樣的:“(無線電或電視的)廣播節目[radio or television programme]。”這一解釋是很符合筆者的定位的。所以,涉及“英語廣播電視採訪”的第一個核心詞的解釋就是如此定位的。
第一節解析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
在這一節里,筆者將對“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採訪”中的核心詞進行逐一的解釋,並且將它們之間在媒體對外廣播中建構聲像產品的特定聯繫進行分析。如此,可以使得“英語廣播電視採訪”所構成的獨到之處形成學術上的系統化解析。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從事對外廣播的從業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獲得學術理論的支撐、補充和解釋。對“英語廣播電視採訪”的理解,通過下面的圖示可以直觀地展現出來。
圖中所形成的直觀效果,儘管是順應英語單詞“Interview”的構成進行分解而達成的,但是,每一個字母的最後選定,則是以順應廣播電視節目從策劃、採訪展開到素材蒐集完成後,形成能夠播出的聲像產品的全過程為前提的。下面,筆者就圖示中顯示的每一個核心詞進行逐一的解釋。
一、廣播(Broadcast)
雖然在英語語言中,這一單詞翻譯為中文就是“廣播節目”,但是,首先,在今天的聲像媒體傳播體系中,電視節目也就必須被涵蓋其中。其次,因為筆者在本書中所要論述的英語採訪範圍也是特指“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這兩個部分的。值得一提的是,該詞在詞典(《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第171頁)里的解釋是這樣的:“(無線電或電視的)廣播節目[radio or television programme]。”這一解釋是很符合筆者的定位的。所以,涉及“英語廣播電視採訪”的第一個核心詞的解釋就是如此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