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白堊紀的地層厚、時代較近,全球各地常發現白堊紀地層的露頭。白堊紀地層中常見白堊的成分。白堊是由海生顆石藻的鈣質外殼微粒(球石粒)沉積而成;顆石藻是種白堊紀常見的藻類。在歐洲西北部,常發現上白堊紀的白堊沉積層,包含:英格蘭...
白堊龍(學名:Cimoliasaurus)是蛇頸龍亞目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到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的新澤西州、紐西蘭、英格蘭、法國。白堊龍的身長為13米到25米。白堊龍體型巨大,可以獵殺菊石,小型滄龍和小型魚龍,但白堊紀...
主要展示了陸地植物出現後的三個階段:志留紀、石炭紀和白堊紀;睡蓮溫室(Water Lily House):內部建築 皇家植物園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852年,專門為栽培王蓮設計,是當時單跨最大的溫室。面積226平方米,展示了86種植物。由於栽培不好...
白堊紀地層中常見白堊的成分,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Coccoliths)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在歐洲西北部,常發現上白堊紀的白堊沉積層,包含:英格蘭南岸的多佛白色峭壁...
白堊紀地層中常見白堊的成分,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Coccoliths)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在歐洲西北部,常發現上白堊紀的白堊沉積層,包含:英格蘭南岸的多佛白色峭壁...
在1884年,英格蘭的早白堊紀地層發現了高大的神經突,曾經被認為非常類似 高棘龍的爪子模型 高棘龍。這些骨頭最初被歸類於頂棘龍,頂棘龍是種英國的獸腳類恐龍,僅發現牙齒。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在1988年將這些...
根據保羅的說法,曼特爾龍的體型較禽龍小,與豪勇龍關係更接近。曼特爾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化石包含許多完整與幾乎完整的化石。與阿瑟菲爾德禽龍相比,曼特爾龍的體型較小,體重估計值約0.75公噸。曼特爾龍的前肢比例較短,而前肢...
優腔龍(學名Eucamerot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英格蘭懷特島的威塞克斯組(Wessex Formation),地質年代屬於下白堊紀貝里亞階。它的化石是一些脊椎,曾有一個部分骨骼被歸類於優腔龍,但未被學界普遍接納。在歐洲侏羅紀晚期...
棄械龍(學名:Anoplosaurus)是結節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阿爾布階末期的英格蘭劍橋郡。雖然它的名字是“沒有裝甲的蜥蜴”,有認為它其實是有裝甲的,而被分類在甲龍下目中。物種學史 絲萊博士(Harry Govier Seeley)於...
目前被普遍認為是個疑名。化石是一些四肢化石,發現於英格蘭肯特郡的下白堊紀地層,原先被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在1850年歸類於畸形龍,但根據保羅·厄普丘奇(Paul Upchurch)等人於2004年的研究,恐梁龍是個疑名。
在英格蘭的早白堊紀地層發現許多大型三趾足跡,尤其是在威特島的維耳德,這些足跡化石當初很難以敘述、解釋。有些早期的研究人員認為它們與恐龍有關係。在1846年,愛德華·泰戈特(Edward Tagart)將這些足跡化石歸類於生跡分類單元中的禽龍...
馬奇莫鱷(Machimosaurus)是種已滅絕海鱷類,屬於真蜥鱷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與提通階)到白堊紀早期(巴列姆階與凡藍今階)。化石發現於法國、英格蘭、葡萄牙、德國、瑞士、奧地利·馬奇莫鱷的身長超過9米,是最大型的海鱷類,...
比克爾斯棘龍(學名:Becklespinax)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它的模式標本是三個脊椎與神經棘,在1884年發現於英格蘭薩西克斯。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屬於下白堊紀時代。於1991年,它被建立為新屬,模式種是長棘比克爾斯棘龍(B...
盎格魯波塞東龍(學名:"Angloposeidon")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化石是一節頸椎(MIWG.7306),發現於英格蘭南部威特島的白堊紀早期地層。它們是種大型恐龍,可能屬於腕龍科。這個學名僅出現在德恩·奈許(Darren Naish)的2004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