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矛盾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德矛盾
- 外文名:Anglo German conflict
- 相關國家:英國、德國
- 原因: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
- 相關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德矛盾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歷史沿革英德矛盾,這對矛盾對於這次大戰的爆發起了決定性的、特別重要的作用。“英德對抗是把人類拖入巨大災難,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帝國主義對抗中的一種最主要的對抗...
英德矛盾 經濟競爭 19世紀70年代以前, 英國是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工業產量居世界第一,號稱“世界工廠”。1870年,英國占世界工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占世界工業出口值的五分之 二。可是到20世紀初, 在工業產品生產方面,英國已...
德國提出建立全面聯盟,即英國同德、奧匈、意三國集團建立同盟。這不符合英國建立區域性(遠東)同盟的願望,英國拒絕。英德談判遂告破產。英德談判是英德競爭的一部分。談判失敗表明英德矛盾不可調和,加速了協約國軍事集團的形成。
隨著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銳,英國協調了與法國和俄國的關係,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與法國和俄國簽訂協約,最後形成了三國協約。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為自身...
20世紀初,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衝突的加劇,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不得不放棄維持歐洲大陸均衡的"光榮孤立"政策,首先與德國的宿敵法國接近;同時,法德矛盾也促使法國也向英國靠攏。1904年4月8日,英國和法國在英國倫敦...
總之,一戰前夕,在帝國主義間出現的三對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這一矛盾的產生歸根結底是帝國主義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所致。背景介紹 1487年,葡萄牙人巴·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打開...
日俄戰爭後,俄國的經濟日益依賴英法兩國,英俄兩國的矛盾也因俄國國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劇而暫時緩和下來。1907年8月,英俄兩國簽訂協定,標誌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
1916年冬,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首都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達至百萬人以上,結果在1917年3月(俄歷2月)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組成的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仍然繼續戰爭,但又再被德奧聯軍擊敗。結果俄國工人及農民忍受不了,在...
第一節 英德矛盾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各國實力對比的變化 帝國主義各國軍備競賽與海牙和平會議 英德矛盾激化與英德海軍軍備競賽 第二節 美國的殖民擴張 美西戰爭 美國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大棒政策”與“金元外交”第...
英德矛盾 在俾斯麥的領導下羽翼漸漸豐滿的德國,迫不及待的加入了殖民擴張的隊伍。1884年,德國奪取了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和非洲中西部的多哥、喀麥隆。1885年,又占領了坦噶尼喀(德屬東非)。不久,又相繼占領了盧安達、蒲隆地。德國...
…”自“克魯格電報”後,英國一改對德國的妥協姿態,轉而在全球各地採取對抗措施,而德國也針鋒相對。英德矛盾逐步激化,最終陷入造艦競賽、拉攏同盟者互為假想敵的境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這樣的緊張形勢下得以醞釀、爆發。
英德矛盾在世界範圍內上升為主要矛盾。為此,英與法、俄結成三國協約,同德、奧、意三國同盟相對抗。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國際格局。它們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現代國際政治 第一次世界...
德國的工業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則那樣不可抗拒。” 世界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東亞、非洲和中東。德國在這一政策指導下,德國在整個世界跟英國爭奪。世界政策使英德矛盾變成帝國主義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