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飛彈是法、德聯合研製的近程防空飛彈系統。主要用於野戰防空,掩護行進間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也用於掩護前沿和後方的重要設施。打擊的典型目標是航速小於1.28 馬赫,距離在500 ~ 6300 米之間的低空或超低空飛機和直升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羅蘭防空飛彈
- 開始研製:1964年
- 彈長:2.4米
- 彈徑:0.163米
- 發射方式:雙聯傾斜
- 射高:15 ~ 5500 米
- 射程:500 ~ 6300 米
- 殺傷半徑:6 米
- 飛行速度:1.7 馬赫
歷史沿革,性能特點,主要改型,性能數據,作戰套用,識別特徵,
歷史沿革
1964 年開始研製,1975 年美國開始仿製2型飛彈系統,1977 年法國陸軍開始裝備Ⅰ型,1978 年前聯邦德國開始裝備Ⅱ型,全系統由歐洲飛彈公司負責生產。
性能特點
①機動性好,適應性強,使用履帶車輛底盤。
②反應時間短,僅為 6 ~ 8 秒。
③戰鬥部威力大。內裝 60 個小型空心裝藥,起爆時射出 60 股金屬射流,汽化目標材料,並引起二次爆炸。
④通用性能好,便於維修和改裝。
主要改型
Ⅰ型為晴天型,Ⅱ、Ⅲ型為全天候型。
性能數據
彈重 63千克(Ⅰ型);71千克(Ⅱ型)
戰鬥部重 6.5 千克 , 炸藥 3.5 千克
反應時間 6-8 秒(雷達跟蹤);10秒(光學跟蹤)
殺傷機率 50 ~ 80%
制導方式 雷達式光學跟蹤、無線電指令制導
機動方式 自行
發射方式 雙聯傾斜
作戰套用
1982 年馬島戰爭中,羅蘭飛彈是阿軍島上防空作戰的重要力量,發射8枚,6枚命中目標,占英軍損失 11 架飛機中的6架。
海灣戰爭中,法國和伊拉克均部署了羅蘭飛彈。
識別特徵
①採用履帶式底盤,飛彈發射筒布局明顯,對稱於控制設備兩側配置,各 2 枚,2 枚彈斜向上下配置,上邊一枚壓在下邊一枚的肩上。
②彈體圓柱形,彈頭為圓錐形,彈體中部有一組 4 片控制翼面,較大,彈體頭部有4片小型翼面,位置靠前,面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