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小記》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於《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英吉利小記
- 作者:魏源
- 作品出處: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英吉利在荷蘭、佛郎機兩國西界,斗入海中。西、南、北三面皆大海,惟東面近陸,亦隔海港。東西長千六百里,南北橫廣六七百里,略肖中國台灣、瓊州形勢,本羅巴州之小國也。國中產豆、麥,少稻,不給於食,皆仰給鄰國。以瀕海,專事貿易,故船炮講求至精,與荷蘭、佛郎機相等。於是凡商舶所至之國,視其守御不嚴者,輒以兵壓其境,破其城,或降服為屬藩,或奪踞為分國。若西海之亞默利加邊地;若西南海之亞非利加邊地之甲城、之孟邁、之孟塔拉,皆其屬藩;若南海之新嘉坡、之新埠、之美洛居、之三佛齊,皆其分島也。其所屬之國,地往往大於英吉利;其海道,或距本國十餘日,或一二月,三四月,五六月,皆築城據其險要,駐兵防守,設官收稅;其中間以他國土地,不相聯屬,全以兵船往來聯絡之。國中無地丁錢糧,凡兵餉官祿,皆取給於關稅。本國海口共五關,凡貨出洋回國者,值番銀千圓之貨上稅五十圓,每年計二百五十餘萬。其各屬國之關稅,則隨處支用報銷,不解回本國,每年計千二百餘萬,而孟塔拉地居六百萬,孟邁地居三四百萬。以鴉片煙土惟產二國,孟塔拉產大土,孟邁產小土,其行銷中國最廣,故其稅最多。余各屬國,合計每年不過二百餘萬而已。英吉利不產鴉片,亦不食鴉片,而坐享鴉片煙之利,富強甲西域。養兵十有九萬,每兵歲餉番銀七十二圓。武官以火器考試入伍,月俸多者番銀三百圓,次二百六十圓,以次遞減。其每月俸番銀二千五百圓者六人,千五百者三十餘人。今在舟山之伯麥,即月俸二千五百,布爾利月俸千有五百,一如中國之將軍,一如中國之總兵也。文官則皆無論大小,皆先納貲而後試之。得官後,不能稱職,乃黜降之。國都地名倫墩,距海口二百里,有河通海,河廣三十丈。王宮皆在城外,示守在四方之意。若環以城垣,則四方不畏服,以為示弱。其山後為舊王宮,山前面建者為新王宮。舊宮方四里,為朝賀之所;新宮甫營四十餘年,方二里,為游幸之所。左隔河為城,距宮十五里。城外為太醫院,醫官數十,國中就醫者以千計。右三十里則先王之墓在焉。河橋五道,河中多火輪舟,過橋則倒其桅而過。火輪舟行最速,所以通文報。蓋王宮依山阻水,山上有炮台,以師兵為營衛,故不必城中而後固也。英吉利與荷蘭、佛蘭西,其發皆卷而微紅,不剃、不髻、不辮,惟剪留寸余,不使長。其長發者,惟婦人耳。故中國“紅毛”呼之。佛蘭西即佛郎機,與荷蘭、呂宋皆英吉利之鄰國,富強亞之,未嘗為所滅。惟東南海中,有葛留巴洲,方數千里,荷蘭據之,名新荷蘭。又有洲方千餘里,呂宋據之,名小呂宋,曾為英吉利所爭,分其稅餉,旋亦不果。然距西洋之荷蘭、呂宋祖國,水程四月有餘。而華人妄謂荷蘭、呂宋滅於英吉利雲。西洋國皆奉天主教,故其紀年,以天主耶穌生於如德亞,當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為托始。今英吉利辟天主教,不供十字架,而其書稱一千八百四十年九月二十日,即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五日者,以舊為歐羅巴屬國,猶隨歐羅巴之稱也。其國所宗教主曰葛尼,其神名曰巴底行,距今千有六百二十六年。神有鬚髮,一為立而合掌仰天之像,一為跪而合掌仰天之像,在家人奉之;亦有佛像曰巴底利,出家僧供之。僧尼緇衣大袖,無發。以三月九日祭先,無木主,惟入廟誦經追薦而已。尊卑相見,重則免冠,輕則以手加額而擴之,皆立不跪。惟祭神乃跪,亦無拜禮。嫁娶擇配,皆女自主之。如男女有成議,則及期會親族,入巴底行廟,男女皆跽神前,僧為誦經,問男問女願否?皆以願對,則與二燭,各執其一,男授女,女授男,而吹熄之。復聽誦經畢而歸男家。女束髮,左右各為小辮而挽之,略如總角。尚細腰,故帶束甚固。衣長袍,而腰襋百結,兩袖臂間亦各細 如腰 之狀。國中女子之權勝於男子。寶貴貧賤,皆一妻無妾。妻死乃得繼娶,雖國王亦止一妃。女官有妊者,生子亦歸正嫡,止可謂私幸,不得有嬪妾名號,其子亦不得稱庶母也。今國王乃女主,名域多喇通譯維多利亞,年二十有一,登位二載余,前所贅夫已死,去冬復贅所屬鄰國之二王子為婿。其國名乍密,在海中,距英〔吉〕利國都五百里。王子名雅那博,年與女主同。左右侍從皆宮女,無男子。每臨朝聽政,二王子亦坐女主之後,國中宗室大臣皆坐而議政。凡國王臨朝,手執金鑲象牙杖,群臣進謁,屈一膝,以手執國王手而嗅之,是為其國中見君父最敬之禮。初,前王名烏連,沒後無子,有一侄而不及侄女之才,故遺命以國傳侄女。他日女主有子傳子,有女傳女,如子女俱無,則大臣公擇親族中有才者嗣位。今女主生母尚在。此道光二十年秋,浙江寧波府獲白夷安突德所供也。
道光十九年正月初八日子時,女王與色西哥麥國俄達王之子阿爾墨成婚,於羅壓爾先占士廟內行禮,鄰國哈那窪國王執柯,其鄰近國王之姑姊亦有特來觀禮者。各官議送王子禮銀三十萬棒,每棒五員,凡百五十萬員。宮中女官,第一等八人,曰“麻左尼士”者三,曰“加隱底士”者五,皆各承行一大部落之事。蓋英國舊分七大部落,並鄰部塞循而八也;其次等女官十五,有人名,無官名,殆專理王宮事歟?一等女官,每人俸銀三千五百圓,次等千五百圓,王宮女官俸銀共四萬一千五百圓,此皆見於者。其女王之出,戴金絲冠,四面綴珠;身衣紅色多羅呢長袍,或羽毛為之;胸前系金珠為飾。出則乘車,或乘大馬,上用平鞍,後有倚背,左右有扶欄,從騎則皆跨鞍,以此別等威。國人見王不跪,惟免冠,手拔額毛數莖,投地為敬。其國人白肌,貓睛,高鼻,類在京之俄羅斯,而發拳黃,故稱“紅毛”。亦有肌白而發黑者,不貴也。其在粵、在浙,皆有“馬禮遜”,乃官名,非人名。初奉佛教,後奉天主教,淨髭鬚。此台灣擒獲白夷顛林等所供者。初二十年,欽差大臣伊里布視師寧波時,源為友人邀至軍中,親詢夷俘安突德,爰錄梗概,而旁采他聞以附其後。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清道光進士,官至高郵知州。從劉逢祿學《公羊春秋》,主張通經致用,與龔自珍同屬今文經學派。曾代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編成《皇朝經世文編》,開啟一代學風。鴉片戰爭時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參與浙東抗英。痛憤時事,撰成《聖武記》,又受林則徐囑託,編成《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技藝,製造槍炮輪船,加強海防,抵禦外國侵略。提倡辦民用工業。要求改革漕運、鹽法,減輕賦稅,兼顧商人利益。強調“變古愈盡,便民愈甚”。詩文風格遒勁。著作已編成《魏源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