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當國時期,曾有一個龐大的英國使團航海而來,在歷時兩年的訪華期間,蒐集了豐富的資料,《英使謁見乾隆紀實》就是使團負責人之一斯當東綜合這些資料後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對大清帝國盛世時代的中國社會,作了面面俱到具體入微的觀察,出版後轟動世界,從此成為西方漢學家論述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最權威的資源和依據。 《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翔實記錄了1792-1794年英國使團航海到中國覲見乾隆皇帝的經過,其史料性價值及意義不僅在於這是一份以西方人目光對中國清朝社會的全面審視與觀察,更有完整的航海行程與日誌、沿途國家與地區的社會風貌甚至動植物種類記錄,對我們了解18世紀末期整個世界的經濟人文狀況,並在此背景之下重新思考中國的地位都大有裨益。
基本介紹
- 書名:英使謁見乾隆紀實/民盟智庫
- 作者:斯當東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頁數:654頁
- 開本:32
- 品牌:群言
- 譯者:葉篤義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56523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西方漢學家論述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最權威的資源和依據。著名翻譯家葉篤義先生的代表譯作,精準細緻,無人超越。
在乾隆當國時期,曾有一個龐大的英國使團航海而來,在歷時兩年的訪華期間,蒐集了豐富的資料,《英使謁見乾隆紀實》就是使團負責人之一斯當東綜合這些資料後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對大清帝國盛世時代的中國社會,作了面面俱到具體入微的觀察,出版後轟動世界,從此成為西方漢學家論述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最權威的資源和依據。
在乾隆當國時期,曾有一個龐大的英國使團航海而來,在歷時兩年的訪華期間,蒐集了豐富的資料,《英使謁見乾隆紀實》就是使團負責人之一斯當東綜合這些資料後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對大清帝國盛世時代的中國社會,作了面面俱到具體入微的觀察,出版後轟動世界,從此成為西方漢學家論述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最權威的資源和依據。
作者簡介
喬治·倫納德·斯當東,第一代斯當東從男爵,(Sir George Leonard Staunton,1st Baro;1737年4月10日-1801年1月14日),英國探險家、植物學家,受僱於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出生在愛爾蘭的戈爾韋郡。後在法國土魯斯的耶穌會學校就讀,並於1758年獲得醫學博士的學位。後就讀於法國蒙彼利埃醫藥學校。1790年獲得牛津大學民法學博士學位。1787年2月,入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葉篤義(1912年1月-2004年2月19日)安徽安慶人,生於天津。
圖書目錄
原著說明
原著弁言
第一章 派遣使節團的緣起
第二章 使節團的籌備工作
第三章 經過馬德拉。馬德拉島上的觀察
第四章 經過特納里夫島、聖雅哥島;在這些島上的觀察
第五章 經大西洋,穿過赤道線,到達里約熱內盧
第六章 航過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大西洋的特利斯坦.達空雅島,印度洋的聖保羅島和阿姆斯特丹的景象
第七章 進入巽他海峽,訪問爪哇島上的巴達維亞和萬丹,蘇門答臘南端的景象,從邦加海峽到崑崙島的航程
第八章 交趾支那
第九章 經過萬山群島,接近澳門,開往舟山,在這些地方所進行的交涉和觀察
第十章 穿過黃海,開往天津
第十一章 使節團沿白河向中國首都航進,使節船離開渤海灣
第十二章 使節在通州府上陸.經過北京城到郊區行宮。返回首都
第十三章 到達中國北部邊境,觀光長城
第十四章 在韃靼區避暑山莊謁見中國皇帝
第十五章 返回北京,在北京的觀察和活動記述
第十六章 離開北京。到杭州府的路上,一部分沿運河航行
第十七章 杭州府。由杭州到舟山,由杭州到廣州。“獅子”號和“印度斯坦’號船由舟山到廣州的航程
第十八章 使節團在廣州和澳門
第十九章 經過聖赫倫那島回國
附錄
原著弁言
第一章 派遣使節團的緣起
第二章 使節團的籌備工作
第三章 經過馬德拉。馬德拉島上的觀察
第四章 經過特納里夫島、聖雅哥島;在這些島上的觀察
第五章 經大西洋,穿過赤道線,到達里約熱內盧
第六章 航過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大西洋的特利斯坦.達空雅島,印度洋的聖保羅島和阿姆斯特丹的景象
第七章 進入巽他海峽,訪問爪哇島上的巴達維亞和萬丹,蘇門答臘南端的景象,從邦加海峽到崑崙島的航程
第八章 交趾支那
第九章 經過萬山群島,接近澳門,開往舟山,在這些地方所進行的交涉和觀察
第十章 穿過黃海,開往天津
第十一章 使節團沿白河向中國首都航進,使節船離開渤海灣
第十二章 使節在通州府上陸.經過北京城到郊區行宮。返回首都
第十三章 到達中國北部邊境,觀光長城
第十四章 在韃靼區避暑山莊謁見中國皇帝
第十五章 返回北京,在北京的觀察和活動記述
第十六章 離開北京。到杭州府的路上,一部分沿運河航行
第十七章 杭州府。由杭州到舟山,由杭州到廣州。“獅子”號和“印度斯坦’號船由舟山到廣州的航程
第十八章 使節團在廣州和澳門
第十九章 經過聖赫倫那島回國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