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與風流:“老三屆”人的道路

苦難與風流:“老三屆”人的道路

《苦難與風流:"老三屆"人的道路(修訂版)》共收集了114篇"老三屆"人的文章(上編)和41篇社會各界人士談"老三屆"的文章(下編)。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見解,除了在文字上作修改外,十分尊重原文的旨意(有的篇章具有史料的價值)構成了立體的評述和真實的展示。“老三屆”指1966年、1967年、1968年的初高中畢業生。這是由當代中國特殊歷史造就的一群,這是當代中國特殊的一群。“老三屆”人的命運軌跡不正是當代中國命運的軌跡嗎?所以,順沿“老三屆”人的道路,即從這代人的遭際出發去看當代中國的變遷,或許能夠對十七年教育、“文化大革命”(包括上山下鄉),改革開放,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獲得新的研究視角和感悟,以至我要說:闡說昨天,更是為了告訴今天和明天。

基本介紹

  • 書名:苦難與風流:"老三屆"人的道路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454164, 9787807454168
  • 作者:金大陸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頁數:464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苦難與風流:"老三屆"人的道路(修訂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引子
上編
我們的少年時代
選擇的疑問
信的風波
過去不是玫瑰夢
在家,我是老大
饅頭的故事
理想主義的是與非
那年夏天
感謝苦難
在大動亂的年代裡
“老三屆”的“血統”情結
失落中的奮起
雙重的苦難和誤解
狂熱後的思索
從狂熱走向否定
虔誠與無知
並非醜陋的一代
呼籲懺悔
讓靈魂曝光在天地之間
漩渦
欲說當年好睏惑
那年秋天,我們睜開眼
我寫《於無聲處》
我的“大學”與假如
有那一段人生墊底
只有自學
歷經風霜早知命
不要怕上帝發笑
走向希望……?!
面對必然
難忘的遠行
無悔的青春
上山下鄉運動給了我們什麼
上山下鄉的資本
重回集體戶
走向實在
我想說的兩句話
與歷史同行
寂寞人生一
“再教育”效應與“黑土地”情結
個性的孵育與規範
與共和國共命運
走向人生的真實
北大荒——我生命的底色
我,大上海里的小村人
大江和小江
相逢何必曾相識
兵團:我理論生涯的起點
黑龍江“神奇土地”對圍棋國手聶衛平的意義
黑土地的記憶
願望
痛苦與財富
我們點燃文明之火
青春年華的失與得
長相憶
石頭、西西弗斯、石頭的思想者及善於思想的“石頭”
知青食堂——我們的家
歸位
歸夢
自卑與優越的交織
大勢所趨
被遺忘了的人
麗日融殘霜
當年的失去與今天的求得
三個日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要感覺太好
兩次返京
一個匿名者給《天津日報》的信
致友人
創造生活
承擔與奉獻
畢業
別無選擇
我們年輕嗎
“中年”這個詞兒
“不惑”之不惑與“不惑”之惑
愛護自己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心有餘而力不足
“老三屆”的“老”
繼續憂患
人生一股煙
品一品“認真”
歸宿後的失落
為了充實的人生
面對改革:承負責任的年歲和時日
話說“老三屆”的分與合
沉重的職稱
歷史將會理解我們
我們仍然執著
夾縫中的尷尬
代際間的承接與傳遞
卑微的旅行
超越自我
“老三屆”的危機
歷史選擇與選擇歷史
我害怕蒼老
抗爭與求索
現在的社會講身份
人生卡片
“老三屆”會有“複本”嗎?
沒能成“才”的“弼馬溫”
“老三屆”中產業工人的心態掠影
知足·務實·創新
我“爬格子”中的“第一”
“老三屆”,慢一拍
苦難與風流
我們已被孩子所累
活著就要像太陽
走在青春深處的斷想
當無花的季節過後
失落的夢
面臨新的選擇
青春啊,青春
嚴酷的現實與心的不忍
為了孩子
關於“老三屆”文化人的對話
血污和泥淖中站起來的一代

下編
又是一代人——當代中學生談“老三屆”
畢竟不同
疑惑
犧牲品的延續
心中的榜樣
送行
愛的回報
回答時代的尋問之一——當代大學生談“老三屆”
共同的使命
跨世紀的話題
離不開你
“老三屆”——為整個民族贖罪
這世界他們曾經來過
從對文化的“造反”到對文化的反思
過去的與現在的
遠山無限
回答時代的尋問之二——青年知識分子談“老三屆”
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失落與再生
追問
成長與代價
走出陰影之後
毛澤東與“老三屆”
白日夢見“老三屆”
可悲的一代
面對永遠的學生——當年的老師談“老三屆”
生活不是跳棋
史無前例的“老三屆”
一把盲目的利刃
雜談“老三屆”
人生四十才開始
呼喚英雄主義
脫軌·復軌·接軌
無愧於時代
智者的思考和告訴——社會知名學者談“老三屆”
“老三屆”的三大特色
“老三屆”和“知青文學”作家
他們為中國歷史塗抹濃重的一筆
為《滴血的童心》作序
噫,“老三屆”!
“老三屆”中好湧現曠世奇才
從歷史的犧牲者到歷史的修補者
有感於“蹉跎歲月”
歷史的期待和選擇
“老三屆”不是個歷史概念
“老三屆”啊,“老三屆”!

補編一
青春夢尋——讀《北大荒風雲錄》
命運?!——讀《啊!“老三屆”》感悟
青春悲歌——讀《毛主席的孩子們》

補編二
我編《苦難與風流》
關注更多不成功者的疼痛——金大陸教授訪談記
初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走向歷史的深處

文摘

上篇
我們的少年時代
選擇的疑問
上海一家出版社,要出版一本關於“老三屆”人道路的書,叫做《苦難與風流》。
書名起得浪漫。一實一虛,一反一正概括出了“老三屆”人的命運。不過再細想,苦難是實,風流倒未必。至少,大部分“老三屆”三十歲之前的日子,是沒有多少風流可言的。70年代末期,總算開始有了些許風流的欲望與可能,年齡卻已是下午兩三點鐘的太陽,弧度上已見落勢,包含“搶救”的意味,就風流得比較勉強。
其實到底何謂風流,“老三屆”人茫然也陌生。那時曾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似乎風流即英雄,即領袖,非英雄,非領袖不可隨便風流。可又有人在會上說:此人太風流,不可重用,聽著明明就是貶意。此風流與彼風流間相去甚遠,以後對“風流”便敬而遠之地警惕。
但關於苦難的體會就很磁實。誰的哥誰的姐誰的叔誰的姨來給當代青年侃“老三屆”,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談論往事的艱辛時充滿對自己的戲謔和嘲弄。而我卻似乎健忘,多年以前風裡雨里雪裡水裡的情形,寫過一回兩回便罷了;窩頭土豆麥地耗子什麼的,有時想起來還覺得挺生動。苦難因此在四十年的歲月中淡去遠去最終化作一幅背景。也許真正的苦難在於它根本無法傾訴無法言說。
曾與分別二十幾年的中學同學重新相聚,幾乎每個人現今的職業都與少年時代的興趣性格和志願大相逕庭,而老同學心平氣和地概括總結說:那當然,本來就不是由你選擇職業,而是職業選擇你——
那瞬間就閃過關於職業學業戶口住房配偶等等的一連串關於選擇的疑問。這些對於國家民族似乎無足輕重的個人問題,在心裡無從消解地蔓延開去,打成個沒頭沒緒的死結,從來到人世至此,四十年惶惑……
出生的時間和家庭無從選擇,是宇宙的自然法則暫且不論。悲哀的卻是降生之後依然別無選擇——一個物質極度匱乏短缺的社會,衣食住行一切的基本需求,都被限制在統一的標準之下。於是我們吃定量的糧食長大,按規定的布票置衣,住在分配的房屋裡,到指定的醫院看病。我們從小不知選擇為何物——你不可能挑選食物,因為你如果不吃這一種就沒有別的可吃;你不可能依照自己的構想去穿衣,因為整個社會通常都只有一種服裝式樣;你更不可能隨意搬家,因為還有許多人連這樣的房子也住不上。選擇的前提是“唯物主義”的,一旦無物可選,選擇便不成立。

後記

走向歷史的深處
《苦難與風流》要再版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選擇2008年——紀念改革開放30年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40年——接過這個選題,重新審理,全新包裝,以使它的內容和意蘊,攜帶著歷史和思想,在跨世紀後,獲得新的解讀和詮釋。
記得那年在紹興路發行《苦難與風流》,是個悶溽的梅雨天剛剛過去陡然暴熱的日子。上午,我去出版社領取樣書,已見有上百人排隊了。中午,布置上海老三屆作家與讀者見面會時,大門外已圍著成千的人群,連公交線路都堵塞了。當晚的電視、第二天的報紙都說“盛況空前”,但我作為本書的編者,那天竟然沒有一點興奮。面對鼎沸的場面,一直緊緊地處於憂懼和驚恐之中。我憂懼劇烈搖晃的鐵門會倒下來,我驚恐蜂擁的人流中會有人倒下去。後來,不是出版社的老總果敢地翻出牆頭,表示敞開全部的庫存;不是盧灣區派來一批交警,真不知會不會發生意外事故。
其實,這是當年上海的“老三屆”人、知青人,借一記載同輩人集體命運的出版物,寄託情思,釋放情緒,力圖從中尋覓自身的蹤影,撥動胸臆間的共鳴(該書一個月內連印三次,連續數月位於上海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列),確實也為上海出版史書寫了非常的一筆。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初,“老三屆”人還葆有那么一份傾訴的激情,那么,時至今日,起碼在統計學意義上說,“老三屆”人大概已沒有這份情致了。不容違礙,這是因為“老三屆”人已集體性地退出了歷史舞台,這不僅僅表現在自然的年歲和職志的位序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對新技術、新理念的創造和接受方面。
就此,再版《苦難與風流》的意義何在?從表面上看,是昔日的打拚變成了今日的賦閒;是昔日的傾訴變成了今日的叨念。從內在里看,卻是一個社會學意義的標本,變成了歷史學研究的對象,且時空延展,積澱厚重,即關聯著“老三屆”這代人的命運沉浮,恰恰與當代中國的世運向背同頻共振,恰恰以“苦難與風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