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曾赤手空拳,一文不名。最終,卻憑藉自己的遠見和膽識,登上了財富的巔峰!他們,是一群勇於向艱難困苦宣戰的鬥士,以競爭的心態參與市場的角逐。他們,靠主動進取來改變自身的命運,最終,成就了自己,造就了未來!現在,就讓我們追尋這些大師的足跡,共創生命的奇蹟!只要想出類拔萃,你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 定義:財富就是取之不盡的物質
- 解釋:財富就是用之不完的金錢
- 說明:大多數的人沒有自己創造財富而已
引言,富豪簡歷表,目錄,八大要素,
引言
財富究竟是什麼?有人說,財富就是取之不盡的物質;有人說,財富就是用之不完的金錢;等等。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財富是靠人們創造出來的。一位著名的百萬富翁說得好極了: "任何人都與財富有緣,只是大多數的人沒有自己創造財富而已。"
富豪簡歷表
姓名 | 學歷 | 開始謀生年齡 | 創業資本 | 創業年齡 |
國小 | 13歲 | 200美元 | 20歲 | |
中學 | 6歲 | 50美元 | 17歲 | |
大學肄業 | 22歲 | 1200美元 | 33歲 | |
國小 | 14歲 | 朋友助款 | 28歲 | |
格蕾特·拉赫納 | 國中 | 15歲 | 加盟丈夫企業 | 31歲 |
國小 | 9歲 | 195.20日元 | 23歲 | |
國小 | 15歲 | <100日元 | 22歲 | |
國小 | 16歲 | 接手老闆米店 | 23歲 |
目錄
引言:你也能成功--獲取財富的八大要素
1.安德魯·卡內基:從童工到美國鋼鐵大王
2.凱蒙斯·威爾遜:從窮小子到假日酒店大老闆
3.拉里·埃里森:從棄兒到世界首富的有力競爭者
4.皮爾·卡丹:從小裁縫到時裝帝國大亨
5.格蕾特·拉赫納:從學徒女工到德國郵購女王
6.松下幸之助:從國小徒到日本"經營之神"
7.本田宗一郎:從汽修工到日本汽車巨頭
8.鄭周永:從農夫之子到企業巨子
八大要素
一位著名的百萬富翁說得好極了: "任何人都與財富有緣,只是大多數的人沒有自己創造財富而已。"
是的,你也能夠成功致富,關鍵是:創造財富,一定要找到靠自己獲取財富的途徑。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一:勇於創業
世界上的確有一批幸運兒,他們毋須歷經創業的磨難,輕而易舉地獲得大筆財富。但是,我們也看到這樣不爭的事實,財富使許多富家子弟越來越窮困。這是因為富家子弟只會守業而不善於創業,缺乏先輩的創業精神,並且常出現揮金如土的"二世祖",或許等不到先輩過世,其萬貫家財便揮霍一空。更重要的是,不勞而獲的財富,是最容易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智慧和品質的。
靠自己獲取財富的首要途徑,就必須勇於自己創業!
創業的意義非同尋常。創業是拼搏精神的體現,與其一個人庸庸碌碌度過一生。倒不如轟轟烈烈乾一番事業,那么創業就是最好的選擇:創業是經營才幹的體現,紙上談兵算不了好漢,只有真槍實彈地幹才能分辨是驢是馬;創業是知識價值的體現。知識創造財富,你擁有知識成果,千萬不要賤賣,若想完全實現知識的價值,最佳途徑就是自己創業。
比如,安德魯·卡內基在鐵路行業正幹得十分紅火之際,卻提出了辭職。他認為: "美洲大陸如今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橋、火車頭和鐵軌,鋼鐵將是一本萬利。"於是他創立了鋼鐵公司,並發展成為美國最大鋼鐵企業。沒有拿過大學文憑的拉里·埃里森,以1200美元起家,創建了甲骨文公司。他從開發關係資料庫的商用軟體系統產品起步,20年後就成為矽谷首富,並成為世界首富的有力競爭者。 "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是以7000元港幣起家,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在經歷了幾乎是絕望的失利後,還是挺起腰桿頑強地走了過來,終於以塑膠花打開市場,被譽為"塑膠花大王"。20世紀60年代,李嘉誠轉向投資房地產業,克服種種困難,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
創業應該選擇什麼業種呢?選擇業種必須遵循三大原則:第一。不熟不做。也就是應在自己所處的職業範圍選擇創業,因為你熟悉這個行業的經營方式,你在工作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樣你創業時就可以少走彎路。在許多成功的創業者中,他們所選擇的業種都是老行當或與所從事職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第二,選擇有市場前景的行業。概括地說,就是選擇朝陽行業,選擇市場的空白點,以及在尚未飽和的行業選擇創業。第三,不要脫離自身的條件。比如房地產開發,需要大資金運作;選擇軟體開發,需要較高的知識技術背景。如果脫離自身的條件進行創業,草率行事,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是失敗。當然,條件不具備,並不等於你不能創業,你可以創造條件:積累資本、學習技術、掌握經驗,準備越充分,你創業的勝數就越大。如何籌措創業資金呢?對創業者來說,要邁出創業第一步,最困難的莫過於籌措創業的資金。籌措創業資金的渠道有多種。一種是向銀行融資。銀行一般不會資助無產者白手起家創業的。 "空手套白狼"的戲法在銀行家面前行不通。你必須先籌措一部分創業的啟動資金,把企業的架子大致搭起來,比如租下廠房、店面或寫字樓,把該買的設備先買一部分進來。這樣銀行就會認為你是動真格的,因為銀行家總是喜歡實幹家,而討厭空談家。一種是向親戚朋友融資。一般來講,向銀行貸款是要創立較大的事業,如果是小本經營,一般不需要到銀行去貸款。倘若你的資金仍然不夠的話,你最好到親戚朋友處去融資。親戚朋友不比初次打交道的銀行家,他們對你實在是太了解了,你肚子裡有幾條蛔蟲他們都知道。所以說,講信用的人比較容易借到錢,借錢還錢,再借不難。另一種是從企業家或投資家那裡融資。如果你有專門技能或發明專利,那么你就可以從企業家或投資家那裡融人風險資本,賺了錢大家都有份,虧了錢是虧風險投資家的。但這裡要強調是,凡是需要他人提供風險資金的創業者,自己最好拿出少部分資金。這是因為,如果不拿出自己的錢來乾,其認真程度就不同。由於是別人的錢,即使虧了也不心痛。
創業啟動後最渴求什麼呢?那就是第一桶金。第一桶金是創業者的及時雨,有或無,早或遲,所產生的後果是大不同的。創業者與成就大事業的企業家不一樣,這類企業家已經贏得巨大的財富,或許他們更看重榮譽。而這一筆在別人眼裡或許不怎么起眼的第一桶金,對創業者來說意義非同小可,它可以有助於改善新創企業的財政狀況,增強創業者的信心,還可以幫助創業者驗證並確立經營模式,爭取更大的成功。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二:抓住機遇
有人說: "機遇是上帝的別名。"那么,機遇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機遇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藉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具體地說,機遇就是指在特定的時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當,產生有利的條件。誰能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人力、物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地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
機遇之所以成為社會主體成功與發展的因素,有一種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任何系統的演化一方面取決於系統內部運動,同時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系統能不能達到目的,是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樣或類似系統在不同環境中會形成絕然不同的演化方向,有的達到目的,有的沒有達到目的,一個特別有利於達到目的的環境對於該系統來說,就是系統最佳化的一個機遇。
首先要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是事業成功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觀努力,二是客觀機遇。因此,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就是"是否善於發現和抓住機遇"。假日酒店的創始人凱蒙斯-威爾遜就是其中的一個。當初威爾遜身上沒錢,卻喜歡看電影。在看電影時,他發覺該劇院不出售供觀眾邊看電影邊消遣的食品,便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可用來為自己開闢一個市場。於是,他說服劇院的經理和老闆,讓他在劇院門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機。他開始出售爆玉米花,每周能夠淨賺四五十美元。威爾遜抓住了第一個機遇,獲取了第一桶金。儘管賺到的錢不算太多,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1951年夏天威爾遜在進行了一次令人沮喪的全家度假後,卻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市場機會:我為什麼不開個汽車旅館呢?他想:在我開設的新型汽車旅館裡,要給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條件,旅客能夠獲得許多享受和樂趣;新型汽車旅館裡對孩子絕對不收另外的費用,還要為孩子提供遊玩的地方;還可以把汽車旅館辦成連鎖公司,到處都有自己的汽車旅館......開設這種新型汽車旅館肯定大受歡迎,這不是一條生財之道嗎?於是,威爾遜抓住了最大的機遇,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連鎖旅館--假日酒店公司。
怎么才能發現和抓住機遇呢?威爾遜說得好: "機遇是經常有的。對於機遇,只要你學會經常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腦去想,你就會感覺到它會來敲你的門。"為什麼有的人機遇會在自己的手裡白白溜走,而有的人機遇會在自己手裡變成財富?這是因為,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有準備的人"是指什麼人呢?就是像威爾遜這樣的人。
人們不僅要發現和抓住機遇,更需要千方百計駕馭機遇。機遇每個人都會碰到,但要把機遇轉化為財富,關鍵在於行動,就是要及時把有利時機轉化為行動,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威爾遜一旦發現機遇就敢做敢為,迅速採取行動,不怕千難萬險,朝著自己的目標大踏步前進。他創辦假日酒店之初,遇到了如何發展假日酒店連鎖店的困難,他在合伙人華萊士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特許經營這個好辦法。他們向人家出售假日酒店的特許權,代價是先付500美元,以後每間客房每個晚上付一個鎳幣的特許使用費。特許經營人建造假日酒店的費用由自己支付。他們在本行業率先採用了特許制度,有報紙刊登了長篇文章,分析假日酒店公司爆炸般發展的奧秘。該報說,對假日酒店特許經營權的需求是如此巨大,以致該公司不再像出售有關假日酒店怎樣賺錢的知識那么多地出售其特許經營權。假日酒店公司還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篩選,除掉一些缺乏發展前途的假日酒店。到威爾遜退休時,假日酒店的總數達1759家,分布在全美國50個州和全世界的50個國家,假日酒店終於發展成為世界歷史上分布最廣、最為龐大的旅館。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三:磨鍊意志
俗話說: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對投身創造財富活動的人士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舞。不過, "有志"雖然可以轉化為"事成",但是"有志"卻不直接等於"事成"。若想成功還要看你有沒有堅強的意志,能不能下決心一乾到底, "有志者事競成"指的正是這個意思,有志者的"志"就是要具備堅強不屈的意志。
那么, "有志者事未成"時又怎么辦呢?那就是不要害怕挫折和失敗,不要因此而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人運用意志去克服的困難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另一種是人自身思想意識中出現的困難。如果客觀條件不具備,我們可以積極創造條件,所以有時成功的關鍵在於戰勝自身思想意識中出現的困難。
戰場上沒有常勝的將軍,商場上也沒有永遠的贏家,失敗是常有的事情。例如,日本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創業之初,生產出來的電燈插頭賣不出去,與松下幸之助一起創業的兩個夥伴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立即覺得前途渺茫,重新做公司雇員去了。而松下幸之助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憑藉頑強的意志堅持下來,終於柳暗花明,賺到了平生第一桶金,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
美國著名企業家亞科卡對待挫折、失敗的態度,令人回味。1984年《亞科卡自傳》的出版轟動美國和世界,再版16次。他在自傳的序言中說:失敗"把我刺激到要殺人", "我真的感到心煩意亂不能自制了"。那時亞科卡在為福特公司工作了38年後被解僱了,從一個年薪97萬美元的高級雇員一下子成了一個失業者,他簡直氣瘋了,差一點自殺,堅強的意志使他迅速地振作了起來。他東山再起,出任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卻遇到經濟危機,企業瀕l臨破產,然而由於他的掙扎、奮鬥、拼搏,戰勝險惡環境,使企業扭虧為盈,起死回生。這就是一個創造者的失敗觀:知恥而勇,知恥而勝。他說: "有時一個人的建樹是在逆境中產生的。有時候,當你時乖運蹇,你不能聽天由命,要振作起來,與自己的命運搏鬥。""在艱難困苦之時,最好是埋首工作,將怒火與精力變成積極的行動。"亞科卡這樣說的時候顯得似乎非常平淡,可是這樣做的時候卻並不輕鬆。在人的一生中,意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黎明前最黑暗,勝利前最絕望,成功前最渺茫,就是在這些緊要關頭決定了你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許多財富巨子的成功經驗也一致表明:你之所以沒有獲得成功,恰是因為你失敗得還不夠。他們認為,失敗只不過是尋求新的挑戰所付出的代價而已。
意志力是人獨有的心理動力,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強大的推動力,也是創造財富的力量源泉。拿破崙的體驗是: "勝利,屬於最堅強的人。"哥倫布的感悟是: "堅韌之心,是成功的根基。"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更是一語中的: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志。"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四:敢於冒險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風險意識是必須具備的一種現代意識。只有敢於冒風險,樂於冒風險,才能開拓嶄新的事業,創造出一番新天地,獲取巨大的財富。
李嘉誠是香港最強、最富、最光芒四射的人物,近幾年來他在香港十大財團的排次中高居榜首,在香港經濟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個很大的成功者,是一位名揚四海的超級富豪。對於超人李嘉誠的成功,其意志的果斷性起了重要作用。能進則進,不進則退。20世紀50年代,歐美興起塑膠花熱,他迅速投資生產塑膠花。6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地價開始躍升,他迅速投資購買大量土地。70年代後期,香港股市熱得燙手,他迅速投資人市炒作,毫不手軟。就這樣,李嘉誠的資產像吹氣泡一樣膨脹起來。但若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果斷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帶水。
然而,冒風險並不等於蠻幹,它是建立在正確的思考與對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克勞塞維茨說: "只有通過智力的這樣一種活動,即認識到冒險的必要而決心去冒險,才能產生果斷。"創業者在進行決策時,應依據所掌握的資料、信息,結合客觀規律,掃除個人的情緒、偏見等主觀因素,權衡利弊得失,估計其可行性,儘可能地進行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須知,卓越的勇敢與智慧缺乏的勇敢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勇敢,前者叫勇敢。而後者被稱為莽撞。
美國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可能是世界電腦業中在進取精神、膽識魄力、堅強果斷、高傲自信等方面,惟一能與比爾·蓋茨媲美的企業家。兩人都是白手起家,領導自己的公司不斷擴展壯大;兩人都以技術專家自居,但卻以強硬的企業戰略家聞名於世。埃里森這方面的特徵,甚至從他的業餘愛好中就可以斷定:賽艇、飆車,還曾經自己開著一架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他藐視傳統,挑戰權威,開發了關係資料庫的商業價值。連IBM這樣的業內巨頭都認為商業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見經傳的埃里森卻敢大膽嘗試,這或許就是他能夠成功的最大秘訣。其實這是埃里森進行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的結果。他創建了一套以網路為依託、以團體機構和企業為顧客的套用軟體,與其資料庫軟體結合,使信息處理更為簡便。這將是一種難以匹敵的創造性的結合,甲骨文能夠以此把它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五:善於管理
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來說,賺取第一桶金也許不是難事,但是要把最初的成功拓展成大事業,就不那么容易了。有許多人很早就創業了,可就是做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善經營管理恐怕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在很長的時期內,人們普遍有這樣一個錯誤觀念:經營管理憑藉經驗就行,即所謂"做得多,經驗就多"。經驗固然重要,但僅僅憑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出色的經營管理。管理是生產力,它表現在通過經營管理者的預見性及合理的計畫、組織及協調,可以完成散兵游勇所無法完成的生產作業,可以以較少的資源耗費,獲取較多的物質財富。管理也是一個組織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管理的作用猶如組織的神經系統,眾所周知,離開了神經系統的聯絡、指揮、控制,有機體便無法在複雜變化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如果沒有管理,企業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只念過4年國小,他在創業和經營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他創建的"事業部制"頗具特色,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大型企業分治與集中的矛盾。他提出的"自來水哲學"的經營理念極其深刻,即企業要實現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要使產品像自來水一樣豐富廉價,從而實現企業服務社會的崇高使命。
台灣塑膠公司創始人王永慶也只念過國小,他非常重視經營管理,被譽為中國"經營之神"。他不僅精心管理好自己的企業,而且於1985年在台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了一個輔導小組,組織下游中小企業負責人及主管人員成立培訓班,以講習方式指導他們如何有效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用電腦做好財務、生產、物料、採購等管理工作,使得這些中小企業的管理效益大幅度提高。
客萬樂郵購公司女老闆格蕾特·拉赫納提出了公司"管理哲學",即"爭取到儘可能多的表示滿意的老主顧,方法是只能以最好的質量和最便宜的價格向他們提供商品,並從而贏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此精闢論述,對今天的經營者也頗多啟示。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六:知人善任
從傳統企業發展到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如何認識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智力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人才則是企業的第一資本、第一資源。那么,企業經營者如何用好人才呢?要用好人才,一定要堅持以下原則: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量才適用,人盡其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責授權,賞罰分明;珍惜時機,合理流動。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特別善於用人。他認為,在企業各種要素中,人是最可貴的。用人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和效益。不會用人的企業家,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卡內基不僅能發現和使用人才,而且能千方百計留住人才。在卡內基向鋼鐵業大規模進軍的時候,他四處搜羅人才,終於找到了兩位製造鋼鐵的奇才。一位是年僅30歲的亞歷山大·霍利,有高超的製造鋼鐵技術,發明了酸性轉爐煉鋼法,這種方法是使設備和人員高效率運轉以求得最大效益,而在設備過時之前就將它廢棄,以便用新的技術水平更高的設備來取代;另一位是36歲的瓊斯,是霍利的助手,光是鋼鐵生產技術方面的專利就有十幾項,並一手籌建了位於布羅多克地區的鋼鐵廠,被卡內基破格任命為廠長,給了他和當時美國總統同樣的年薪--25000美元。這兩個人才對於卡內基鋼鐵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卡內基就是這樣,有才能者必受重用,不會因為此人有弱點就棄而不用,而是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工作。同時,這部分人因為得到信任,勢必會加倍努力來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卡內基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們將是又一個鋼鐵大王。"
創造"本田神話"的本田宗一郎極為注重招攬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這是本田公司始終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原因。他特別用心於發現、培養和使用年輕人才,甚至從年輕人身上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年輕人學習,即使這個年輕人比自己年輕得多。他風趣地說: "我只有國小文化程度,我不用擔心向別人討教有失體面。"公司里設有研究所,每年支出大批經費讓科研人員和設計人員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並鼓勵公司員工提合理化建議,凡是被採納的好建議,可視效益多少發給重獎。在這么一種人人動腦筋、出謀獻策的工作氣氛里,人才不斷湧現,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的發展。本田宗一郎還非常重視企業領導班子的年輕化和專業化,1973年他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45歲的河島喜好。他不把社長的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甚至連他的弟弟也與他同時引退。這種做法,在日本的其他公司不要說找不到第二家,連美國的公司也是罕見。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七:打造誠信
西方已開發國家流傳著一句話: "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眾多企業家和學者也普遍認為,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信用經濟時代"誠信不僅是企業發展之本,更是企業在社會上樹立信譽、展示形象的無形資產。企業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應該嚴格恪守誠信原則。誠信經營,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利益,也能給企業經營者帶來利潤和財富。
韓國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非常重視信譽。他認為,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正是因為鄭周永有著良好的信譽,高利貸商人可以不用任何抵押物借錢給他。正是因為鄭周永注重信譽,鄭周永的現代建設公司在伊拉克獲得殊榮,以至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說: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戰爭爆發後仍留在伊拉克繼續施工的那家外國公司。"最突出的是鄭周永為了維護信譽,寧可自己虧損甚至賣房賣廠也要保證高靈橋工程按時完工的例子。1953年,鄭周永獲得了高靈橋工程的施工權,並簽定了契約,規定工期為26個月,預算資金為5478萬元。可是在施工期間由於通貨膨脹,現代建設面臨財政危機。許多人認為,鄭周永這次一定栽了。他的競爭對手也在幸災樂禍地等著他失敗的訊息。鄭周永一直以"信譽就是財產"為座右銘,他寧可自己承擔一切損失,也要在契約期內將工程完成。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賣房賣廠,籌措了必需的資金。1955年底,高靈橋工程如期完工,最後結算其赤字達 6500萬元。高靈橋工程雖然使鄭周永傷了元氣,但是,鄭周永也獲得了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信譽。鄭周永寧肯自己背上巨額赤字,也要使工程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對他的這種做法,韓國政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對他及他的現代企業表示絕對的信任。這對鄭周永以後承接政府的更多的項目起了很大的作用。
溫州正泰集團創始人南存輝對誠信經營的重要性更有深刻的體會。溫州柳市鎮曾是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發源地,導致國人群起抵制柳市鎮低壓電器。當一批違法經營者或被依法取締、或自行倒閉時,南存輝始終踏踏實實地狠抓質量,主動採用了國家標準生產,並拿出巨資450萬元,引進國內外一流設備,建立了全國首家民營企業低壓電器檢測實驗中心,全面控制、提高企業產品質量。不久,南存輝經營的企業便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受到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如今,柳市鎮已經成為"中國低壓電器之都",南存輝功不可沒!已退出舞台的一位"大業主"不無感慨: "當年產品好壞都有人要,我們只圖眼前利益,沒想到這是條末路。南存輝看得清,為了將來他拚命學習。他勝我衰,誠信是關鍵。"正泰集團在南存輝"不賺昧心錢,質量求生存"的經營理念下獲得了企業初始創業的成功,形成了質量第一的企業文化,提出了"寧可少賺億元產值,不讓一件不合格的產品出廠"的質量宣言。南存輝視誠信為生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營造出一支在電器行業攻無不克的"正泰"集團軍。
獲取財富的要素之八:開拓創新
在工業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興起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日益頻繁,經營方式不斷推陳出新。誰因循守舊,誰就會落伍;誰不創新,就意味著誰將衰亡。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王安電腦公司欣欣向榮、如日中天,誰會想到它會迅速走向衰退,直至最後破產呢?根子是王安先生的思維仍停留在辦公電腦時代,沒有看到個人電腦蓬勃發展的前景。公司沒有推出創新產品,市場必然會對落伍實施無情的報復。與此同時,創新卻使一些業界無名小卒如微軟、康柏、蘋果、戴爾等脫穎而出,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重新洗牌的過程中贏得頭籌,最終成為Pc機軟硬體領域的巨人。
在創新領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專心致志和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克服在通往任何目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危機和障礙。颳起"本田旋風"的本田宗一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修理汽車到生產機車,從生產機車到生產汽車,他一直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本田宗一郎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別人的智慧融合起來,從而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標。他於1952年到世界各地參觀考察、博採眾長,回來後悉心對各國的先進樣品鑽研了兩年,集中各種樣品的優點,然後向全公司員工宣布: "本田要吸納萬國之長,不步他人後塵,要創世界第一技術水準。"全公司上下,為實現這一目標,致力於技術的研究和開發。1954年參加了世界機車T·T 大賽,這次大賽雖未奪取好成績,但起到了火力偵察的試探作用。1959年本田公司再次參加T·T大賽,獲得了第6名。到了1961年,本田公司的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當年的T·T競賽中,在125CC級和250CC級的競賽項目里,囊括了第1名至第5名,可說獲得了全面大勝利。從此,本田機車名聲大噪。本田宗一郎也因此被稱之為"當代著名技術專家"、"日本機車之父"。
必須強調的是,創新必須立足於市場,創新如果脫離市場,再好的創新產品。未必能夠帶來經濟利益。企業的經營者與純粹的科研人員不同,經營者如果賺不到錢,就意味著經營失敗或受挫。經營要想成功,推出新產品是一條勝數較大的途徑,而衡量新產品成功的標準,不是看產品的"創新成分"或"科技含量"有多大,而是看它是否迎合了市場。世界上最早採用機械化鑽采技術打出第一油井的德雷克上校並沒有由此成為富豪,石油業賺錢最多的是洛克菲勒。電影是9世紀末的重大發明,對電影技術作出傑出貢獻的分別是美國的愛迪生和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他們都未能建立起成功的電影公司,也沒有靠出售電影技術專利獲得相應的財富。即使是在視創新為企業生命的高科技企業,成功人士大都不是技術上的頂尖人士,而是善於把科技成果市場化的人。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在科技產業有許多黃金搭檔呢? 如個人電腦的開創者賈伯斯與沃滋、創建資料庫軟體霸主地位的埃里森與邁因納、馬賽克瀏覽器的開發者安德森與比納等,每對黃金搭檔的靈魂人物,不是他們中的技術尖子,而是富有商業頭腦和經營理念的人如賈伯斯、埃里森和安德森,世人把他們分別稱之為"蘋果之父"、"資料庫大王"、"馬賽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