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草本,長達1米,基部匍匐或傾臥,節上生根;枝叉分,有條紋,被短糙毛,節常膨大。葉對生,有長達18毫米的柄;葉片卵形,有時幾為圓形,長達5.5厘米,寬達3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常多少不等,延下於柄,邊緣有圓鈍鋸齒,上面密布粗糙的短毛,下面脈上有糙毛,側脈約4-5對,下面稍稍凸起。
花序總狀排列,有花4-8朵,總花梗與
花梗均細弱,花梗長可達1厘米,向頂端膨大,苞片細小;萼裂片4,分生,外方之2片長圓狀卵形,在果時長達14毫米,寬達10毫米,基部心臟形,有明顯的網脈,其中前方一枚較小,常2淺裂,側方2片幾為條形,較短;
花冠白色或紅褐色,長約12毫米,管長約6.5毫米,中部稍稍細縮,上唇直立,基部很寬,向上轉狹,幾為長方形,頂端微缺,長約4.5毫米,下唇寬闊,長約6.5毫米,3裂,中裂向前突出;
雄蕊4,前方一對退化,長約3.5毫米,著生於管喉,
花絲自花喉至下唇中部完全貼著於花冠,凸起很高而密生長毛,頂端游離,膨大而弓曲,後方一對著生較低,長僅2.5毫米,花絲游離。蒴果卵形,長5-6毫米,室間2裂,包於宿存的萼片內;種子多數。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至菲律賓;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南部。生長於海拔750-1400米的疏林中及荒田中。適宜生長溫度20-30℃,低於20℃時,苦玄參生長緩慢;高於30℃時,苦玄參葉片會發生灼傷現象。苦玄參不耐乾旱,喜濕潤但忌水澇,空氣濕度在70%左右最適宜苦玄參生長。土壤含水量為25-35%最適宜苦玄參生長。苦玄參的生長以土壤疏鬆、肥沃、排水條件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以弱酸性及中性土壤為好,pH值6.0-7.0最適宜生長。
繁殖方法
種子來源於中國廣西梧州地區當年採收的乾燥苦玄參植株上的果實。大田育苗用的苦玄參種子,其質量指標要求純度≥95%,種子淨度≥70%,千粒重0.078-0.083克,發芽率≥30%,水分含量≤13.0%。種子質量指標的檢測方法參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GB3543-1995)。
選擇遠離污染源的疏鬆富含有機質、坡度小、肥沃、排水條件良好的砂質壤土作為苦玄參育苗地塊(忌連作地作為育苗地),所在區域的年均氣溫在19.9-21.6℃。育苗地及其周圍的生態環境良好,土壤、灌溉水、空氣品質分別達到《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及《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規定的二級以上標準。
播種前,育苗地需進行翻耕、耙梨、作畦等一系列田間作業。秋季進行地塊翻耕,深度約30厘米;清除作物殘根、雜草及石塊;耙平耙細後,開排水溝及作畦,排水溝寬35厘米,育苗畦面寬1.2米,長度視地塊形狀大小而定。
播種前1個星期內,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均勻撒施到疏鬆平整好的育苗畦面上,每667平方米的施用量為1500千克,然後精細耙平,待播種。
播種時間選擇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為宜,此時氣溫可以滿足苦玄參種子萌發出苗,至次年4月初的幼苗剛好適合大田移栽。
播種量的大小與種子純度、淨度、千粒重、發芽率、水分含量大小有著直接關係。按苦玄參種子質量指標要求(種子純度≥95%,種子淨度≥70%,千粒重0.078-0.083克,發芽率≥30%,水分含量≤13.0%)計算,每667平方米育苗地所需的播種量為500-530克。
播種當天,首先澆水濕透育苗畦面,然後將苦玄參種子與敲碎成細粒(粒徑1毫米左右)的砂質壤土按1∶20的比例混勻後,均勻撒播到育苗畦面上。
完成播種後,為了使育苗地保溫保濕、促進種子快速萌發出苗及幼苗安全越冬,需建立白色塑膠拱棚。建立拱棚的材料為可彎曲的細竹木條、白色塑膠薄膜。拱棚形狀為拋物線,呈半圓形。拱棚的建立方法是先將可彎曲的細竹木條兩頭穩插入畦面兩側(細竹木條間隔距離1米左右,寬度與育苗畦面一致),然後將白色塑膠薄膜覆蓋於細竹木條上,塑膠薄膜邊緣用土塊及石塊壓實,以防大風吹翻塑膠薄膜。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無空氣、水污染、排水條件良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進行種植。對地塊進行深耕深松、翻曬、耙碎耙平、起畦(寬1.2-1.5米)、開排水溝。施用腐熟農家肥15噸/公頃和鈣鎂磷肥1500千克/公頃,撒勻肥料後,輕翻畦面,確保畦面不易板結和土壤疏鬆透水。
移栽方法
一般選擇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移栽。為了高效預防田間雜草叢生,移栽方法採取黑膜覆蓋栽培。將黑色地膜平鋪到已整理好的、澆透水的畦面上,用土塊壓緊壓實地膜周圍,防止大風吹翻。移栽時,用小木棍挖穴後,定植種苗到穴內。株行距採用30厘米×35厘米,種植7.2萬株/公頃左右。
田間管理
一是查苗及補苗。移栽7天后,發現缺苗、死苗現象,則需及時補苗,以保證單位面積苗數。
二是水分管理。移栽種苗後要淋透定根水,促進移栽成活;移栽成活後,要經常檢查土壤濕度,以保持畦面土壤濕潤為宜。苦玄參封行後,其抗旱能力增強,灌溉或澆水的次數減少,但要做好排水溝(深度與寬度為35-40厘米),保證排水通暢,以防地面積水引起根系腐爛或病蟲害發生。
三是科學施肥。科學施肥是提高苦玄參產量和質量的關鍵。苦玄參是喜肥作物,在生長期間需追肥3-5次。未封行前撒施複合肥150千克/公頃,15天施1次,一般施2-3次即可封行。在封行後20-25天施肥1次,施稀人糞尿11.25-15.00噸/公頃或1.0-1.5%複合肥水溶液15噸/公頃,加適量的葉面肥一起施用效果更好,可促其多分枝,增加產量。
四是除草。苦玄參是一種草本植物,在移栽後不能噴施除草劑,只能進行人工除草。推薦使用黑膜覆蓋栽培苦玄參,能夠預防約95%的田間雜草叢生,因此只需在黑膜沒有覆蓋到的地方進行人工除草即可。
病蟲防治
病害
危害症狀:4月始發,5月危害嚴重,6-7月逐漸減輕。病斑初為紫褐色,邊緣有光環,後變為棕褐色,其上散生多數黑色或黃褐色小點,病斑大多乾型脫落,形成穿孔。
防治方法:①用58%
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混合噴施,間隔7-10天噴1次藥,連續噴2-3次;②選擇健康種苗;③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實行合理輪作,減少病原。
危害症狀: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葉片在中午時下垂萎蔫,早晚恢復,直至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時葉色稍變淡,但仍保持綠色,病莖部變褐色。
防治方法:①先清除病株集中銷毀,在感病植株種植穴邊撒生石灰粉進行消毒;用甲霜靈4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灌根;②選擇健康種苗;③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實行合理輪作,減少病原。
危害症狀:感病植株根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瘤狀物,初為白色或黃白色,後顏色加深成褐色,最後破爛,影響根部吸收水分或養分,導致植株矮小,葉片萎縮,生長不良。
防治方法:①實行合理輪作;②深耕深鬆土壤,以減少地塊表層的蟲卵;③拔出感病嚴重的植株,並集中燒毀,杜絕病原體的傳播;④選擇健康種苗,減少病原體的來源。
蟲害
苦玄參幼苗期的主要害蟲是
地老虎和
蠐螬,主要是咬斷幼苗根莖,造成缺壟斷苗現象。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30%敵百蟲乳油500倍液混和噴施,間隔7-10天噴1次藥,連續噴2-3次。
主要價值
苦玄參藥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的品種,乾燥全草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喉痹、脘腹疼痛、痢疾、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症。苦玄參是廣西大宗、道地藥材,為清肺散結丸、萬通炎康片、婦炎淨膠囊、消炎靈片、炎見寧片等中成藥的原料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