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堡遺址

苦水堡遺址

苦水堡遺址,位於甘肅省靖遠縣東升鄉上埫村南臥龍山臥龍山升雲寺西側方形山頭上。類別為古遺址,建於宋夏時期,白銀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水堡遺址
  • 地理位置:位於甘肅省靖遠縣東升鄉上埫村南臥龍山西側方形山頭上。
  • 所處時代:宋夏時期
  • 占地面積:58000 m
  • 保護級別:靖遠縣文物保護單位
  • 又名:懷戎堡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遺址概況,保護措施,

歷史沿革

據《續資治通鑑》記載:“……徽宗崇寧二年年宋復修打羅城,並改名懷戎堡。此後數十年,自黃家窪經狼山、打拉池,楊梢溝、紅溝至紅柳黃河岸邊,形成宋夏邊界”。苦水堡應屬此邊界線上一重要關堡。

地理位置

苦水堡遺址位於甘肅省靖遠縣東升鄉上埫村南臥龍山臥龍山升雲寺西側方形山頭上。約 500 米處,東北角 90 米處為苦水堡烽火台。堡之北有水井一口,曰苦水井,水味苦鹹,可供人畜飲用,故命名“苦水堡”。該堡建在南北向的山樑上,四周鄰溝,地勢陡峻。

遺址概況

堡牆體遭風化、鹼蝕多有剝落,已是薄厚不一,搖搖欲墜。堡牆依地勢築就,取北高南低之勢,四周山巒層疊,溝壑交錯,地形複雜,地勢險要。堡牆採用黃綿沙土夯築,夯層厚0.16--0.20米,剖面呈梯形狀。其中牆長347米,底寬4--6米,內側高1.40--4米,外側高10--12米,頂部遭雨水沖刷呈馬脊樑鋸齒狀,牆壁遭鹼蝕坍塌嚴重,底部坍塌堆積黃沙土,偏北50米處有一缺口,缺口上寬9米,下寬4米,依地形來判別,該屬東牆正門位置。
西牆長242米,底寬4--6米,內側高2--5米,外側高8--11米,頂部凹凸不平,多有坍塌,偏北140米處有一缺口,缺口上寬15米,下寬4米,疑為西牆門向位置(當地牧羊人言之西牆門)。
南牆長165米,底寬6米,內側高2--6米,外側高5--9米,頂部遭雨水沖刷多坍塌呈馬脊樑鋸齒狀,底部堆積黃沙土,外壁坍塌呈斜坡狀。
北牆長98米,底寬4--6米,內側高2--3米,外側高8--12米,頂部遭雨水沖刷多坍塌呈馬脊樑鋸齒狀,底部堆積黃沙土,外壁坍塌呈斜坡狀。
該堡依山勢而建,平面格局較完整,略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 5.8 萬平方米。依現狀看,東、西牆各闢一門,均已坍毀形成缺口。正門處在東牆偏北處。堡內中央地勢略高於四周,地表坑坑窪窪,凹凸不平,遍地生長沙蓬、駱駝蓬等旱生植物。今堡內中央有一條南北向的土壟,高低起伏不平,壟部堆積大量石塊、磚瓦及黑釉、醬釉、褐釉罐、壇、缸等厚重器物殘片,四周原屬耕地,今已撂荒。堡內外散布有大量黑釉、醬釉及褐釉瓷碗、盆、罐、缸、壇等器物殘片,並有部分青花瓷及白瓷碗、盤、碟等器物底足及口沿殘片,尤其黑釉及醬釉瓷缸、壇等器型之厚重,碗、盤殘片之多令人甚為驚嘆。另有少量滴水、脊獸及青磚、紅砂岩條石等建築構件。
依據建築形制、地理位置和堡內外散布瓷器殘片等考證該堡為宋夏時期所建。 

保護措施

2018年8月7日,靖遠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
2019年2月22日,白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白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保護範圍:從現存遺址邊緣向外延伸2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為基準向四周延伸5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