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關於人生經歷中痛苦與快樂體驗的基本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樂觀
- 定義:儒家關於人生經歷中痛苦與快樂體驗的基本觀點
儒家關於人生經歷中痛苦與快樂體驗的基本觀點。
苦樂觀是人們對苦與樂及其關係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的組成部分,是人生觀在苦樂問題上的表現。苦與樂是反映人在與自然、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相互聯繫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同主觀體驗的範疇。與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相悖而引起的主觀體驗和感...
苦與樂是反映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過程中不同主觀體驗的範疇。凡與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相悖所引起的主觀體驗就是苦;凡與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相符所引起的主觀體驗就是樂。在中國歷史上,曾形成許多不同的苦樂觀:有極端縱慾的...
軍人苦樂觀是指一個軍人對待苦與樂的根本看法與態度。是軍人人生觀在苦與樂問題上的表現。主要回答什麼是軍人的痛苦,什麼是軍人的快樂,以及用什麼態度對待苦與樂問題。不同階級的軍人具有不同的苦樂觀。剝削階級軍隊的軍人把不勞而獲...
《中國人的苦樂觀》是2014年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振綱。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苦樂觀》是中國人系列叢書之一,中國人系列叢書共五冊,分別是《中國人的飲食奧秘》、《中國人的悠閒》、《中國人的悟性》、《中國人的忌諱》...
苦樂觀悖論 《苦樂觀悖論》是閒雲出岫創作的網路小說。內容簡介 “總有人說‘先生存,再生活’,但你忙完生存之後,生活常常已蕩然無存。——吃喝是生存基礎,但不要因此埋身庸碌的生活。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個人的苦與樂同階級的、民族的苦與樂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改造舊世界、建設新社會的鬥爭中,個人吃點苦頭,正是為了多數人不吃苦或少吃苦。所以,無產階級的苦樂觀,即共產主義的苦樂觀,強調自覺地吃苦在前、享樂在...
吳與弼的理學,“上無所傳”,自學自得,身體力行,他的理學思想,概括起來有四:即天道觀、性善觀、踐行觀、苦樂觀。天道觀 “理”,北宋以來理學家所闡明的哲學思想的核心。程朱如此,吳與弼亦如此,他們雖無師承關係,但吳與弼身體...
1.引導大學生樹立先進的職業苦樂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職業苦樂觀有三個層次:忘我的勞動,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胸懷祖國,無私奉獻,為最高層次;主動地勞動,履行職業責任,關心集體和他人,個人發展與職業發展相協調...
我們可以將其提煉、概括為如下十個大類:心識論、緣起性空論與他空見、宇宙觀、因果論、生死觀、倫理觀、苦樂觀、般若論、實踐論、心明論(認識論)。本書選輯的基本上都是古代藏傳佛教哲學思想資料,充分體現了古籍整理的性質。對...